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有人落水,救还是不救?遇到劫匪,你能否挺身而出?随着我们遭遇未知危险的升级、付出成本的增加,尤其是在可能面临受益者或公众的误解时,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这道选择题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这值得我们反思。
11月16日,在梧州市西堤路灏景尚都A区对出路段,一名骑电动车的女士摔倒在地,头部受伤流血不止。一位身穿蓝色牛仔服的女士看到后,主动上前施救,托起伤者的头部帮助止血,直到120救护车赶到。见义勇为者的行为让人纷纷点赞。
面对骑车女士摔倒在地,愿不愿扶是道德问题,敢不敢扶是勇气问题。从热心市民廖女士和朋友接力相助倒地女士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市民在突发事件中的道德选择,而且也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道德风尚得到弘扬,可以说,他们为我们新时代文明人树立了一个道德标杆,也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传统美德是可以继承发扬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关键在于激励和唤醒人们内心真善美的因子,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贯穿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做符合道德规范的事,并且让“好人得到好报”成为一种常态。扶起摔倒在地的女士,只是做了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事情,说到底就是一个社会道德底线问题。让“敢扶人”成为一种社会主流,不仅要唤回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更应重构人与人之间的互信,走出信任缺乏的恶性循环。如果坚守道德和良知的人多些,躲避道德责任和义务的人就会少些,那么“扶不扶”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虽然现在社会上有极个别的案例有负面影响,如果社会因此而变得麻木,我们该如何生存?我们也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一天,等到我们落难或者无助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得到别人扶起来,送一程。帮助摔倒的骑车女士本是义不容辞的事,热心的市民们能在瞬间摒弃这些杂念,坚持见义勇为、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高尚无私的品行,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如果大家都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作为自己的道德底线,我们的社会不就更民主、更文明、更和谐吗?
所以,我们要让“敢扶”这样的见义勇为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法律应彰显“惩恶扬善”的正义力量,司法机关要旗帜鲜明地站在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者的立场上。要知道,维护行善者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是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一种褒扬,更是对诚信社会的一种引领。有关部门要通过褒扬见义勇为去进行正面引导和典型示范,倡导“人人尊重见义勇为,人人保护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尚,让“奖善”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制定具体化、规范化的奖善措施,以此激励更多人去见义勇为。
当然,我们不能仅限于给见义勇为者一个荣誉称号,而要运用救助、奖善机制,为他们铺就一条充满阳光和关爱的坦途,让见义勇为者真正“善有善报”,有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
新闻推荐
11月11日上午,笔者在新兴市场西边的小游园看到,这里本来有个可移动公厕,可偏偏有人放着公厕不用,若无其事地在众目睽睽之下在...
梧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梧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