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王海锋)今年来,“钱生钱”“高利息”“高额回报”等投资理财广告在微信、短信、网络、户外广告等平台随处可见,“金融创新”“区块链”“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新名词不断涌现,吸引着投资人的眼球。现在,这类广告将不能再任性发布。
9月以来,梧州市各级工商部门开展涉嫌非法集资广告咨询信息排查清理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严格规范全市广告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融资活动,从源头上防范非法集资,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据介绍,工商部门重点监控没有金融业务许可证或者有关部门批准从事金融业务证明文件的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电子商务、租赁、涉农互助合作组织、养老机构、民办院校等主体发布的融资类广告资讯信息。强化对广播、电视、报纸、户外、印刷品等传统媒体的检查监管力度,确保主流媒体无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同时,工商部门还清理各类公开宣称保本保收益,或者承诺回报高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倍以上的广告。严厉查处对过往业绩作虚假夸大表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未作警示提示、利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形象作推荐证明等内容的虚假违法广告。
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各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68家,检查广告205个,共监测检查媒体广告392条次,行政指导7次,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某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户外展示牌广告及LED电子屏广告内容不规范现象,工商部门已责令其改正并予以撤换。
新闻推荐
守口如瓶慎之又慎的“老黄牛” 记市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科长陈健荣
本报记者杨苑君认真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在认真做好一件事。在保密工作岗位上,他坚持一刻不松、一处不漏、一丝不苟,在看...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