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雨燕
10月11日,富民廉租房小区内,梧州市福利康复医院云家庭医疗服务团队的吴东杰如往常一样,带上医务工具与服务对象资料,和同事一起到居民家中提供医疗康复服务。
近两年,为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梧州市民政局投入资金,向梧州市云家庭服务中心购买服务,为市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像吴东杰这样的一批热诚的医务人员投入其中,成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环节不可缺少的一员。
检查身体同时也慰藉精神
当天上午9时30分,吴东杰敲开了谢克强老人的家门。年近七旬的谢克强老人多年前患了中风,经过治疗已有所好转,但左手左脚仍然使不上劲,行走也不方便。一来到谢克强老人家中,几名医务人员便利落地摆好检查设备,询问老人当天的生活情况,为老人测量血压、心率、进行康复按摩。
“年纪大了,手脚越发使不上力气,没用。”检查脚部时,谢克强老人一时脱不下鞋子,着急的他自我埋怨说。听到这话,吴东杰拿来矮凳,细心地帮老人抬起无力的左脚,让老人坐得更加舒服,然后一边为老人按摩穴位,一边跟老人分享一些生活趣事,并叮嘱老人注意生活细节。两人说着说着,谢克强“哈哈哈”地笑开了。
以前没有医生上门检查治疗时,谢克强老人出一趟门去诊所进行身体检查,都要思前想后,而有了医生每月固定上门服务后,他既能在家进行身体检查,定期获悉身体情况,也多了一个倾诉聊天的对象,这让他开怀多了。
吴东杰面对的服务对象中,大部分都是像谢克强老人这样的空巢老人、“三无”老人,甚至还有部分特殊困难老人。因此,做老人的医生,也做老人的朋友,已经成为吴东杰上门服务的习惯。
靠数电灯柱找到老人的家
90岁的老人李德志家住万秀区新闻村9组玫瑰冲,初次去李德志老人家中时,吴东杰心里一直打鼓,因为那里没有公交车到达,且路途较远、村道难行,李德志老人的家既没有门牌号,周边也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去年的一天,吴东杰拎着医疗用具,一路找了两小时,最终才在路边一根电灯柱旁找到了老人的家。
当时老人正坐在家门前,眼睛望着村口的方向,看到走近的陌生人,便马上直起身来,得知吴东杰是上门服务的医生,老人激动得有些咳嗽,这是吴东杰记忆深刻的一幕。李德志身患慢性病,日常的康复治疗需要定期按摩与针灸,但家住农村,出一趟城里的医院十分不便,因此十分盼着吴东杰的到来。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吴东杰靠着数电灯柱的方式,风雨不改每月定期去到老人家中进行康复医疗服务。
每个服务对象的住址都不同,每次提供医疗服务,吴东杰都要花上好一番工夫寻找服务对象。百花冲深处的民宅、富民小巷内的私人屋……两年时间里,吴东杰都一一走遍,即使路途难行、地址难找,吴东杰都没有落下一个服务对象。
梧州市福利康复医院云家庭医疗服务团队由梧州市福利康复医院7名医务人员组成,去年,该团队上门服务4000多人次,500多名有需求的老年人因此得到便利的服务。
作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提供者,医务人员对居家养老服务有着自己的感悟。“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其实在年轻人普遍忙碌的当下,老年人的需求和身心健康容易被忽略,完善居家养老的各种服务,才能真正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吴东杰说,盼望梧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缓解当前缺人缺钱的现状,为老年人提供更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
新闻推荐
丽梧州·宜居乡村大坡镇交村拆除旧厂房重新规划土地本报讯(记者纪荣兰通讯员蔡远宁)10月12日上午,位于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至...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