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新闻 岑溪新闻 苍梧新闻 蒙山新闻 藤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梧州新闻 > 正文

当年的街道食堂 和“双蒸饭”

来源:西江都市报 2018-09-21 15:17   https://www.yybnet.net/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各地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都相继办起了集体食堂。见状,各地的人民公社也“不甘落伍”,纷纷办起了街道食堂,梧州市也不例外。当年笔者居住在东方红人民公社所辖的四坊井路,街道也办了公共食堂,不少居民都会入内用餐。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总量受到影响,粮食紧缺。那时,梧州市内有固定户口的居民,成年人定量每月供应粮食26市斤,后来减为每人每月24市斤。有时,还要以番薯、芋头、玉米等杂粮来折扣部分大米抬标。居民每人每月还能得到2两至3两的“芳香油”,这是一种植物食用油,大家喜欢的花生油只有在春节期间才会供应。至于猪肉的供应,更是少得可怜。由于人们肚子里油水少,因而总有饥饿感。

为了渡过难关,当年全国各地相继兴起了所谓的“做饭技术革新运动”。于是,梧州市的一些街道食堂也“引进”了其中一种“粮食烹调增量法”,美其名曰“双蒸饭”,即在做饭过程中把米饭分别蒸两次。用这种方法煮饭,得出的量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比平日里多了不少,可是一干起活来却很容易感觉肚子饿。因此,当年曾经有人偷偷讥讽曰:“这是‘娇小姐\’,中看不中用。1两米即使蒸10次还是1两米,是自欺欺人的把戏!”

后来,很多营养学家也公开指出,这种“双蒸饭”会使大米所含各种维生素不同程度流失,甚至会被破坏,虽然由于大量水分渗透入米饭中,使米饭的体积增大了,但食品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并没有增加。此外,如此做饭还增加了工序和燃料,既劳民又伤财,又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实在不宜提倡。

到了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解散全国各地公共食堂。于是,“双蒸饭”和街道食堂就一起销声匿迹了。

(梁秋湄)

新闻推荐

驾驶员当交通劝导员十分钟 创建全国文明城

万秀交警大队整治两轮车逆行乱象出新招本报讯(记者陈雨燕通讯员陈利)9月19日上午,在梧州市新兴一路太阳广场对出路段,数名手...

梧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当年的街道食堂 和“双蒸饭”)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