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洋 实习生 肖旻泰 通讯员 胡桂凤 龚金梅) 5月23日下午,万秀区东正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大厅内,城中司法所及东正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边细心叮嘱,一边把社区捐助的被褥、脸盆等物品交到刑释人员唐某手中,唐某不断低声致谢。获释这十几天来,唐某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背后离不开城中司法所和东正社区等部门的共同帮助。
唐某今年52岁,未婚,1991年因盗窃罪被捕,1995年入狱服刑,2018年5月12日刑满释放,在27年铁窗生涯结束后,等待他的是一个几乎陌生的社会和一个回不去的家。“我父母多年前已经去世,哥哥在2014年时就没了音讯,原本在冰泉冲的房子也拆了,我在街上流浪了两天,才向派出所求助。”说到这里,唐某情绪低落。
在派出所指引下,唐某找到了东正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党委书记胡桂凤告诉记者:“社区以前也安置过一些刑释人员,但像唐某这样举目无亲的还是首例,当时我们马上帮他联系住处,却发现他没有身份证,连宾馆都入住不了,更别说申请民政救助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城中司法所工作人员马上与红楼派出所民警联系,希望能核实唐某身份信息,以便其办理落户及身份证。但因种种原因,唐某身份信息一时无法查明,也没有亲属为其作证。司法所的同志只好先将唐某暂时安顿在一家招待所中,并在请示上级部门万秀区司法局后,派人驱车前往唐某服刑的桂林监狱,提取他的资料。
有了监狱的证明材料,司法所及社区的同志第一时间领唐某到派出所核实了身份信息,在公安局户证办证中心民警的协助下,快速为其办理了临时身份证和户口本。至此,唐某终于有了在社会生活的基本“通行证”。
5月17日,社区代唐某向城区民政局提交了临时救助金和公租房的申请,5月22日,司法所的同志为唐某联系到了临时住房。有了落脚之地后唐某表示,他接下来打算找一份类似值班保安的工作维持生计,同时希望尽快与哥哥取得联系。
城中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唐某这样的刑满释放人员,欲安其心必先安其身,只有生活安定了,他们才能巩固改造成果,更好融入社会,而这一过程需要多部门的参与配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苑君通讯员冯慧)5月25日上午,经过联合执法队劝离,新兴一路70号附近街道占道经营乱摆卖情况得到解决。这是梧州...
梧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梧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