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行(右二)向记者介绍其家族所开的餐馆的用茶情况。
讲述人:张进行(48岁,慧雨行茶空间负责人,现居吉隆坡)
我是吉隆坡土生土长的华人。一直以来,吉隆坡的华人尤其是“广府人”,都喜欢喝六堡茶,以前吉隆坡许多传统的餐馆和茶楼都使用六堡茶。我们家族是在吉隆坡开餐馆的,经营的餐馆叫做“天天来饭店”,这个餐馆如今还在经营,六堡茶也是“天天来”使用的一种茶品。
“天天来”开业至今至少有50年。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阿爸经营的“天天来”规模还比较小,当时是个以销售包子、糕点为主的饭档,店里用的茶叶主要是六堡茶。以前店里售卖的包子、糕点都是我们自己在家里做好了拿出来卖的,而茶叶则放在店里,免费提供给客人冲泡。当时,吉隆坡里的餐馆和茶楼都是使用盖碗喝茶,每个客人来到,我们都会用一个盖碗装8克左右的茶叶给他,然后再配一铝壶的开水和一个茶盅,让客人自己冲泡六堡茶。那个时候,到店里来的客人都是要几块糕点或包子,就着一壶六堡茶,慢慢品尝,往往一坐就是一个上午。
那时候的六堡茶都是用大竹箩装的,每箩重约50公斤,为了把整箩的六堡茶拆散,我阿爸要用斧头、铁钎把压得很实的六堡茶打散拆碎。当时的六堡茶很便宜,20世纪60年代,一箩六堡茶才卖70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下同)。虽然是免费供应,但当时我阿爸还是舍得使用比较高等级的六堡茶,一级茶都经常使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天天来”的规模慢慢做大,开始转型,不再单纯销售糕点包子,也做“小炒”、面食。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店里就不提供盖碗喝茶了,而是提前让店里的工人把整箩的六堡茶用斧头劈成大块,然后把整块的茶叶丢到一个大的开水缸里煮开,再用大杯和茶壶配给客人喝。这样煮出来的六堡茶,味道比现在用功夫茶具冲泡出来的更浓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天天来”越做越大,终于变成了做“大炒”的饭店。这时,我们店里用茶的种类更广泛了,铁观音、乌龙等都使用,六堡茶的用量相反比以前少了,因为六堡茶的价格上涨了。如今,普通六堡茶的市价每公斤达到40元,在餐馆的用茶中已经成了高档茶。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店里使用的六堡茶大多数是香港制作的“六角四金钱”。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店里主要使用“中茶”(指广西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的梧州六堡茶。不过,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店不再进箩装的六堡茶了,使用的六堡茶都是已经做成了一包一包的散茶,每包1公斤装。当时的散装六堡茶最常见的牌子是“四瑞”“宝兰”和“多特利”。“广汇丰”和“建源”茶行是吉隆坡大型的六堡茶进口经销“头盘商”,我们餐馆主要从建源茶行购买六堡茶,当时建源茶行有货车专门送货上门,我们要订购什么茶,他们都会很快送过来。以前在吉隆坡,餐馆茶楼都由固定的茶庄供应茶叶,因为那时候很多茶庄为了留住客源,在销售茶叶的时候都会配套送茶具给餐馆饭店使用,茶具上面印有茶庄名称,这样茶庄和餐馆就双赢了。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餐馆的用茶量不大,平均每星期订购一次茶叶,每次订购300元。在这300元的订购量里,六堡茶只占一部分。我记得,当时六堡茶每公斤售价是30元。从1995年开始,我们的餐馆也像其他餐馆酒楼一样,按壶收取茶位费,每壶茶水收费两三元。近年来,吉隆坡的餐馆和酒楼则按照人头数来收费,往往是2元一个茶位,如果自己带茶去的话就收1.5元一个茶位。
如今,六堡茶使用量在我们餐馆的用茶量中所占比例较少,而且,名称也大多叫“菊堡”,就是把菊花拼入六堡茶中冲泡,很多客人都喜欢这样喝六堡茶。
从2000年开始,我加入了陈年六堡茶收藏行列,当时,我主要是从其他藏家手中收购茶叶。2005年,我和几个朋友凑钱收购了一箩20世纪70年代的“四瑞”六堡茶,花了几万元。后来,我还收藏到了“叶顾霖”(吉隆坡茶企)20世纪80年代经销的特级六堡茶。不过,越到后来,陈年六堡茶的价格越来越高,存量也越来越少,如今已经很难买得到了。
最近几年,六堡茶尤其是陈年六堡茶在马来西亚的行情看涨,我也在吉隆坡开了店,销售自己收藏的六堡茶。经过探索,我发现市场空间非常大。
(采写:本报记者 苏爱清 杨麦龙天传 摄影:本报记者 苏爱清)
新闻推荐
梧州零距离网友提问:月桂花城广场正门楼梯旁的酒吧噪声扰民。小区业主及周边居民曾多次向开发商、物管方及该酒吧经营者反映情况,收效甚微。市政和园林管理局网络发言人答复:近日,梧州市城市管理执法...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