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在梧州市图书馆新馆,不少学生在“图书漂流”活动中用旧书借阅新书。本报记者 陈凡 摄
本报讯 (记者 黄颖盈 通讯员 傅家宝) 12月10日,“学习十九大,书香满梧州——知识给人力量·阅读引领未来暨梧州市图书馆(新馆)开馆一周年”活动,在梧州市图书馆(新馆)举行,“图书漂流”“爱心学堂”“让图书馆的书早日回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小朋友共同参与。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梧州市教育局举办,旨在增强全市阅读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公益教育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活动现场,“漂流”的图书让家长和小朋友大开眼界,既有文学名著类图书《童年》《木偶奇遇记》《海底两万里》,也有介绍历史地理、科普类图书《欧洲风情》《游戏中的科学》《爬行动物》,更有科幻类图书《世界未解之谜》《一分钟破案》……
当天,家住大学路的市民王先生带着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拿来了图书《一千零一夜》参与活动。“孩子看书比较快,以前买下的图书闲置在家不但占位置,也浪费资源。”王先生说,他们很支持图书“漂流”活动,形式新颖且实用,可以让孩子阅读更多有成长意义的图书。
而50多岁的市民邓先生,则在现场挑选了一本讲述企业家创业故事的图书,“活到老,学到老,阅读能使人年轻,多看点自己喜欢的书也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邓先生对记者说。
据了解,图书“漂流”活动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到一个公共场合,捡获这本书的人可以继续阅读。这种图书流动方式就如同放归大海的漂流,让不同的爱书之人有不一样的阅读体会。
梧州市图书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图书“漂流”是对目前公共图书馆资源及服务欠缺的一种补充,不但可培养良好的学风,满足市民捐书、读书的愿望,发挥闲置图书的自身价值,实现民间资源的共享,对打造诚信社会也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爱心学堂”“让图书馆的书早日回家”等活动也受到不少市民的关注,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从中了解到图书馆的功能及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笔者从梧州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今年1~11月全市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7.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4%。其中,11月份梧州市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7%,破近五年梧州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单月最高...
梧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梧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