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珍茶庄销售的批号为5511的“六堡茶”
苏振业创办的广珍茶庄后来由儿子苏毅庭继承,图为香港茶叶行商工会开给苏毅庭的证明书。
记者在采访广珍茶庄现负责人刘秀凤(右)。龙天传摄
魏荣南(中)给记者介绍岩溪茶行历史。
讲述人:刘秀凤(54岁,新加坡广珍茶庄负责人,现居新加坡)
我丈夫的爷爷苏振业是从中国广东来到新加坡创业的,1935年,他在新加坡创立广珍茶庄,后来回香港创办了一家叫做“祥隆”的茶庄,这家“祥隆”茶庄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才结业。我丈夫的爷爷回香港创业后,广珍茶庄就由我的家公苏毅庭与他的弟弟苏毅伟经营,直到2000年才由我的家婆接手。到了2005年,因为我家婆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于是由我接手经营广珍茶庄。
广珍茶庄从创办时开始,销售的主要茶品就是梧州六堡茶,后来才增加了普洱茶等茶品。据我所知,“祥隆”茶庄一直有六堡茶销售,“广珍”“祥隆”两个茶庄之间的货源渠道应该是有关联的。
我们茶庄早期卖出的六堡茶,消费群体以“广府人”尤其是体力劳动者为主,后来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人都有。在销售中,我们时常会向顾客大力推介六堡茶。我们介绍说六堡茶茶性温和,益脾养胃润肠,特别适合体虚的人喝,很多顾客对此说法很认同,并因此成为我们的熟客。渐渐地,六堡茶在新加坡居民生活中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甚至有的人过节都用六堡茶来敬神。
20世纪50年代,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政策发生了变化。一直以来,我们经销的六堡茶都从梧州进口,因为我们有进口许可权,能够向中国大陆的茶叶进出口公司直接进货。当时,我们只需要找一家银行担保,就能和梧州做茶叶生意。不过,那时茶庄进口的六堡茶到底有多少,我不太清楚。据我了解,我们茶庄销售的梧州六堡茶有“六堡茶”(指采用传统蒸压工艺生产的精制六堡茶)和“陈茶”(指使用冷发酵技术制作的精制六堡茶),没有“青毛茶”。如今,我的店铺里还有标号均为5511的“六堡茶”和“陈茶”,这些茶叶都是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进口的。
这么多年来,广珍茶庄所销售的梧州六堡茶,都通过海运从广州直接运来新加坡。我们以前每次进货量都比较大,进一次货有时可以卖十多年。后来,六堡茶在新加坡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的六堡茶销量达到高峰,那时候,茶庄的仓库有100多平方米,我们一次就要进口满满一仓库的六堡茶。当时,我们茶庄雇有两三个伙计。每次六堡茶运到仓库后,我们不仅要让伙计们把箩装的六堡茶敲碎,还要用筛子对茶叶进行筛分,按照不同等级标价销售,我们出售的六堡茶主要分为一至三级。此外,我们也出售将六堡茶敲碎后筛出来的茶粉,这些茶粉都是逐年堆积在一起的,陈化时间比较长,也有人喜欢喝。当时,我们既做零售,也做批发,批发的六堡茶主要销往新加坡当地的茶楼和茶庄,批发价很便宜,每斤卖四五元。
进入20世纪90年代,门店的租金和人工越来越贵,而且受社会生活节奏变快影响,六堡茶销量逐渐下滑,我们的销售方式就改为以门店零售为主。我接手广珍茶庄的时候,老店仍在牛车水美食街那边。因为原店铺租金太贵,2015年我们搬到了振瑞路这个新址。不过,很多老客户仍然千方百计打听,找上门来购买六堡茶。这些六堡茶消费者以新加坡本地人为主,超过七成客户都是熟客,很多老顾客都是一代接一代来我们这里买六堡茶。
近年来,在我们的客户中,近一成是外国人,其中既有来自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也有来自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我记得,印尼棉兰有一个熟客,每次来我们店买六堡茶,一买就是好几公斤。另外,还有一个日本老人,从2005年开始,年年来我们店里买六堡茶。
在新加坡,如今只有广珍茶庄坚持卖梧州六堡茶。最近几年,我们每隔一两年还会从梧州中茶公司进口两三百公斤六堡茶。
“成立‘岩溪\’维护新马地区茶商利益”
讲述人:魏荣南(54岁,新加坡茶叶进出口商会会长、南苑茶庄(私人)有限公司董事经理,现居新加坡)
采写:本报记者 苏爱清 杨麦龙天传 摄影:本报记者 苏爱清(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科技创新促进成长成才 第33届梧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结束
本报讯(记者柳双通讯员李建中)近日,第33届梧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圆满结束,共评出一等奖32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49项。本届大赛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于10月中旬开始进行作品收集及评审。...
梧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梧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