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娘戏受到岑溪群众的喜爱。牛娘戏的特点以唱为主,唱起来字正腔圆,生活气息浓厚。演员表演牛娘说唱《林培斌的故事》。从今年3月份开始,岑溪市在各村(社区)举办“感党恩 跟党走”“百年百队千场万人牛娘颂党恩”活动,以牛娘戏的形式,生动鲜活地再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林凤鸣摄 2018年11月,岑溪牛娘戏《鸡环》参加中国戏曲百戏盛典。 陈秋杏摄 演员精心化妆,准备登台表演。由于人手不足,牛娘戏班的成员既是演员也是乐手。
岑溪牛娘戏是梧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起源于民间的唱春牛习俗和崇尚龙母活动,在广西桂东南地区和广东粤西地域广为流传。
牛娘戏的特点是以唱为主,唱词多是四三结构的七字句,唱起来字正腔圆,生活气息浓厚,多运用比喻、借代、拟人等手法,诙谐有趣,通俗易懂。
牛娘戏的剧目主要分为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两大类。传统剧目代表剧目有《春色太平歌》《陈世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现代剧目代表剧目有《春大姐》《三试会计员》《鸡笼》等。
“爆肚”是牛娘戏的一大特色。大多数的民间牛娘戏班都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戏桥”,不少演出队都有即兴应景的习惯,唱词和道白都是随口而出,这就是牛娘戏的“爆肚”。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虽是即兴“爆肚”,唱词却工整对仗,押韵,朗朗上口。
牛娘戏班舞美较为简单,演员的化装、服装都比较生活化,布景只需一块后幕。表演时,演员唱完一个上下句,打一轮锣鼓。在演出过程中,因牛娘戏班人员一般不多,队员间默契十足,经常反串角色,刚刚还是青衣相公,换了衣服帽子出来就是鸣锣开道的公差,戏剧节奏环环相扣,游刃有余。
近年来,牛娘戏的演出形式不断在变化,舞台感越来越强,散发着新时代的文化魅力。2020年,岑溪市群众艺术馆编排的牛娘戏节目《人间处处真情在》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中亮相。演出中,演员在陈述者和人物角色中不断跳转,以演唱和讲述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了陈月英诚信守实的还债故事,深深打动了观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岑溪市充分发掘本地红色资源,将戏曲文化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当中,创作了《林培斌的故事》《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岑溪人民颂党恩》等38个“感党恩跟党走”题材的牛娘戏文艺作品,并以牛娘戏曲的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唱进乡村、社区、校园、景区、机关、企业,使老百姓在感受传统戏曲魅力的同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吴家宁李宏燕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吴家宁 李宏燕摄
新闻推荐
最不能忘却的是家乡的路——尽管我走过的路有千万条。因为在我的眼里,家乡的路是时代变化的缩影。这条小路是我上小学读书...
岑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岑溪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