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车祸瘫痪了,当时年纪轻轻的严丽惠选择了相守,15年来她服侍丈夫和照料家庭,展现出异于常人的韧性——
庞广蛟
3月9日,在岑溪市梨木镇里汉村大科组,严丽惠熟练地为瘫痪在床的丈夫擦洗,动作从容麻利……15年前,一句“天塌下来我也不会离开你,我不管你,谁来管你”的承诺,她用15年的坚持来兑现,如今,走过苦难岁月的她,这份坚持还会坚持下去。
厄运降临,妻子不离不弃
2003年3月8日,是当时34岁的郭炳桂刻骨铭心的日子。当天,他从里汉村搭乘一辆装着半车木板材的大货车往5公里外的207国道三益村路段卸货,然而车辆驶出不到两公里,车祸发生了,大货车翻下深涧……从抢救手术中醒来后,他不得不面对下半身瘫痪的残酷现实。
郭炳桂瘫痪时,身边的人都断言他年轻俊俏的妻子严丽惠会选择离开。丈夫郭炳桂则身心备受煎熬,也不敢央求妻子留下来。然而,严丽惠坚定地对丈夫说:“即使天塌下来,我也不会离开你,我不管你,谁来管你呀。”这掷地有声的承诺,让郭炳桂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然而他不敢相信妻子这句承诺可以坚持多长时间,他头脑一片空白,不知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严丽惠的执着,彻底“寒”了娘家和兄弟姐妹的心。“不能让她活守寡”,他们一致游说要严丽惠与郭炳桂离婚。铁了心的她没有答应,娘家人甚至想将她硬拽回来。硬的不行,娘家人又用软的——劝她去打工,甚至还曾有一拨拨的媒婆找到长相姣好的她要说亲,严丽惠一口回绝。种种手段都没有改变严丽惠,父母甚至怒气冲冲地称要和她断绝关系,但还是不奏效。
爬坡过坎,生活曙光在前
孩子要抚养、丈夫要服侍。家中的顶梁柱垮了,家人吃饭、孩子上学和丈夫吃中药维护治疗都要钱,尽管一年吃肉的次数可扳着指头算,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家里充满着快乐的气息。
生活中,严丽惠既当爹又当妈,她耕种2亩水稻和3亩旱地农作物,还上山割300株松树脂。每天,她凌晨5点就起床,清理完丈夫的便溺,熬好了粥,一口一口地喂丈夫吃,然后喂孩子,还要经常上药店抓中药回来熬给丈夫喝。每天,严丽惠要帮丈夫处理四五次便溺和翻身、擦洗,即使是晚上,她也要起来两次处理。细心照料下,15年来,丈夫没有生褥疮,房内也没有异味,他看起来也很精神,没有自卑感,说话响亮有力。
到了孩子适龄入学时期,严丽惠的节奏更加紧凑了,每天早早叫醒孩子,待孩子上学了,她就立刻下地劳作。别人上山割松脂是不紧不慢地,而她要大半天割完300株松树脂,必须要小跑着一刻不停歇,中午还要回家服侍丈夫,否则,下午太阳西斜了,流的松脂就少了,收获只得事倍功半。
严丽惠坚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坚持到孩子都长大了,家庭生活就会好起来的。然而,她的一句承诺坚持了15年,过程中的每一天每一步都不轻松。
现实很残酷,随着孩子上中学,家里的开支陡增。由于车祸肇事大货车司机没有什么可执行财产,多年前法院的判决无法执行,丈夫原来的医药费大部分是借来的。2008年,严丽惠带着丈夫去岑溪市人民法院寻求帮助,由于各种原因,班车司机们都不愿搭他们,倔强的她叫上两个儿子,从里汉出发,行程40公里,三次推着轮椅去岑溪城区。途中的梨木至归义镇荔枝村这段15公里的路,上坡难,下坡亦难,早上7点出发,傍晚时分才走到岑溪,晚上就在街头屋檐下打地铺,吃的是熟人送来的食物。严丽惠的困境触动了很多人的心,最终,法院提供了5000元的司法救助款。
两年前,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的支持下,严丽惠建起了72平方米的一层钢筋水泥楼房,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告别瓦房住上新居。
而今,严丽惠的儿子、儿媳去广东打工挣钱了,她还在家里默默的坚守,每天下地劳作和服侍丈夫,照顾孙女,她距离渴望的幸福生活越来越近了,只是,岁月在她额上留下了比她实际年龄深得多的印记。
新闻推荐
面对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岑城镇垌尾村叶叔其另辟蹊径发展 山羊养殖业,并走上致富之路 垌尾村的“羊门女将”
本报记者蒙敏莹3月15日,在岑溪市岑城镇垌尾村的山林间,今年50岁的叶叔其,和她的丈夫驱赶着百余只山羊进入林间觅食。叶叔其是垌尾村土生土长的村民,针对村里山多地少的状况,她大胆发展山羊养殖产业,仅...
岑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岑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