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人们对茶的情思从未断绝,古有苏子一生爱茶,醉心于品茶,茶入甘胆,发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酣畅感叹;才女李清照常于日暮黄昏后饮茶逗趣,以茶助学……与茶结缘、爱茶喜茶的人不可悉数。现今,我踏着前人的脚步,流连于茶香氤氲的六堡,探访茶香古韵,了解六堡茶的前世今生。
初到苍梧县六堡镇,清风徐来,茶香扑面。四面茶树环合,与一汪翡翠明镜般的绿水相互点缀,呈现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亭台楼阁,松间竹下,茶室庭院,使人不觉陶醉其中。正是这样优越的环境,造就了以红、浓、陈、醇著称的六堡名茶。
特殊的制茶工艺,造就了久久的回甘,伴随着岁月的沉淀。从新鲜茶叶的采摘到制成茶叶,需经杀青、揉捻、堆闷、复揉、干燥等工序,每一步都需要工匠般的精细操作和十足的耐心,最后才能制成一罐好茶。在本次研学中,我亦参与到了六堡茶的制作当中,见证了六堡茶从茶树上到包装袋上的华丽蜕变。
走进茶园,初冬的暖阳照射在碧绿的茶叶上,一望无际的茶树上跳动着生命的气息。我们在茶园中流连徘徊,只为寻找最鲜嫩的茶叶。在欢笑声中,装茶的竹篓渐而丰盈起来,紧接着便要将茶叶杀青。所谓杀青,便是将茶叶炒制,蒸发茶叶中的水分,激发茶叶的香气。在铁锅中用手将茶叶反复翻炒。土壤与手掌共同的温度,缔造了茶叶无与伦比的清香,既是自然的恩惠,亦是人类的辛勤劳动。此刻,时间也为茶而停止流动,茶叶独特的清香无声地蔓延了整个制作间,萦绕着每一个制茶者,游走于制作间的每个角落。茶香味愈发地浓了,它如六月的流火猛烈地笼罩着每个人的鼻腔,让闻者无不深深为其折服、深深着迷。反复炒制后的茶叶清爽而富有韧劲,真正的好茶要经得起反复的揉捻,目的在于破坏其叶片的表面组织,释放茶叶中的内生物质。而揉捻的工艺也是极具技巧的,揉捻在巧而不在劲,而这些原始而又古朴的手法恰恰可使茶叶达到最完美的形态。经过多次揉捻后,茶叶终于来到了堆闷的环节,在这个闲暇片刻,我们便到了品饮六堡茶的时间。
将六堡茶叶泡在杯中,霎时将茶水染得通红透亮,细长叶舒张,犹如莲叶浮起,又缓缓下沉。有幸品茗者,但闻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呷上一口,顿觉唇齿生香,心旷神怡,回味无穷。手捧一束长卷,细品一杯香茗,苏子口中所说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便豁然开朗,人间欢喜,便是了。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饮茶是一种清福,茶文化不仅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更走向了世界。它代表着中国历史的积淀,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如茶般浓郁的人情味与历史文化。
人们都说,酒是故乡醇,茶是故乡浓,六堡茶是多少梧州人魂牵梦萦的梦,即使奔走天涯,也不忘在口袋中携上一罐六堡茶,它的浓醇、香厚成为天涯游子内心放不下的一份牵挂,我们应该让它走得更远,让它的闪光点让更多人所看到。
一碗茶汤见人情,小小的一杯六堡茶,承载了梧州人深厚的情感。本次的研学活动加深了我对家乡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的了解和热爱,我热忱地相信,沉淀千百年的六堡茶定能像它陈香的味道般历久弥坚,定能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大辉煌!
(指导老师欧贵文)
新闻推荐
多年来,易丹锐参与了多个重点项目的征地丈量工作,他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得到大家的肯定 推进和谐征地工作
11月21日是周六,苍梧县六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易丹锐像往常一样,没有休息,而是和其他征地组成员进村入户,忙着征地丈量的事...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