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堤路,留下了我许多足迹,它常常使我回忆起许多往事。新中国成立70年了,这条路和周围的环境不断在变化,变得使人认不得旧时的模样。
我漫步在西堤路上,望着路堤结合的园林景色,忆起这条路的当年。
现在的西堤路,包括西堤一路、西堤二路和西堤三路,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叫角嘴路和工业大道。
那时的角嘴路,建有许多竹木建筑的民房,这堆民房中有一个叫七记茶楼的饮食店,还有经营各种商品的小店和菜市场,白天和黒夜都充滿喧哗的人声。在这堆竹木房子往西走,就是梧州茶厂。再往西走,是一列为归侨而建的砖木楼房。它的旁边有一个街道五金厂。
角嘴路过去就是工业大道。工业大道的江边,筑起了土筑的防洪堤;另一边,布满着大大小小的工厂——电池厂、糖厂、日用化工厂、松脂厂、淀粉厂、木材加工厂、陶瓷厂等。这里烟囱林立,机器轰鸣,是梧州市有名的轻工业区,对梧州市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批工厂面临西江,货运码头上缆车不停地运行,大道上的汽车和板车也不停地进出,这是一条沸腾的大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这两条路上,我经历过两件惊心动魄的事件。
第一件是角嘴路大火。那是1958年春节前,我当时是河西区书记兼区长,正在大学路山边的蝶山化工厂召开生产现场会,突然有人在门外大叫:“角嘴路发生大火!”我跑出门外看,只见角嘴路上空黑烟夹着火焰一团团滚动。我立即带领参加会议的一百多人奔赴火场救火。
这场大火,开始是角嘴路中间一间竹木屋起火,借着风势,通天的大火上下摆动,像只没牙老虎“噼噼啪啪”地吃掉一间又一间竹木屋。伴随着大火,带着火星的浓烟遮黑了半边天。整条街道到处都是呼救声。我把参加会议的一百多人分为三队,一队协助消防队救火;一队在离火场稍远的地方,拆出一条防火路;一队看守群众搬出的财物和小孩。大家拼命地救火,火势渐渐地被压下来,直到后来下了一场大雨,火才熄灭。
这场大火烧去竹木房子75间,受灾居民171户,人口924人,所幸没有人员死亡。
第二件是遭遇特大洪水。工业大道是路堤结合的路,它的基础是土堤,既是路也是防洪堤,最高水位不能超过23米。1962年7月,梧州市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洪水。洪水上涨得很快,几天就漫过角嘴路,淹到河西区政府办公楼的地下,进出都要用小艇了。工业大道上的工人俱乐部一带地势较高,暂时还没有水淹,但它与后面的房屋落差10多米,这段路如果崩塌,整个河西会被洪水淹没。
当时,指挥部设在河西区政府楼上,监视水情。我吃住就在指挥部,在那里指挥街道工厂和居民的搬迁。凌晨2时30分,值班同志接到电话,说洪水已漫过工业大道,冲塌工人俱乐部围墙,后面的针织厂已危。我说,来不及搬了,立刻停机,将设备涂上润滑油,等水退后清洗,全厂职工撤往教堂二楼,那是全水泥建筑物,安全。说完我立即带两个人划艇直奔街道五金厂高水位点。
我站在街道五金厂前的斜坡观察,当时这段路堤上电灯还亮,听着淹过堤面的轻微水声,我举步赤足渉水往下行,五金厂的霍厂长在后面跟着。正走着,突然霍厂长拉着我大叫:“危险!堤面闪闪发光往下冲的是石灰石,堤要塌了。”我们赶快退回斜坡上。这时候“轰”的一声,堤塌了,堤下的百货公司被冲倒一角。天亮后,我组织文澜居委干部救出被困在百货公司里的几个职工。
这条工业大道,在改革开放中,彻底改变了面貌。
随着城市中心西移,居民也从河东转向河西居住,一幢幢高楼大厦先后崛起,密集的工厂必须外迁。市里决定将河西密集工业区“退城进园”,把工厂外迁到近郊的工业园。同时,建设河西防洪堤。
建堤、迁厂、破路同时动工,整个河西沸腾起来。几年之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我在西江大桥往下走,当年的工业大道不见了,一条笔直的西堤路就在眼前,路上汽车穿梭般飞驰,路旁是防洪堤上的西堤公园。园内遍植花木,绿树如屏,环境清幽,点缀亭、廊、桥、雕塑、园林小品等。
漫步西堤公园,对面街高楼林立,堤外面江水浩渺,千船竞发,汽笛声声。极目远眺,东有系龙洲砥峙中流,南见锦屏山宝塔高耸,山水相映,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
西堤公园设有一巨型碑石。该碑主体由花岗岩材质做成,高达4米,底座面积15平方米,总重约32.8吨。碑的底座正面书写“梧州——海陆丝绸之路最早对接点”,上方花岗岩表面用历代名家、名碑中节选的隶书字体,铭刻梧州作为海陆丝绸之路最早对接点的文字说明。碑的上方花岗岩绘制汉代交趾刺史部苍梧郡辖区示意图,标明了梧州在海陆丝绸之路的地位。碑的背面底座书写“源远流长”,前方地面上用双重钢化玻璃绘制汉代海陆丝绸之路示意图,并用LED灯带显示线路走向。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岭南后,派黄门译长经广信(今梧州、封开)至徐闻、合浦,至日南(今越南)出海多国。这是至今世界上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由此可见广信是最早对接海陆丝绸之路的对接点。参加梧州-岭南文化古都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认为,梧州是海陆丝绸之路最早对接点的历史,有助于梧州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树立和打造梧州岭南文化古都历史文化品牌。
一条经历数十年的工业大道,它的变化折射了城市的巨变,可见改革开放的伟力。
新闻推荐
加强信贷支持 组织员工捐款 苍梧农信社多举措助力六堡镇灾区重建
本报讯7月1日,苍梧农信社举办募捐仪式,号召该社全体员工为苍梧县六堡镇受灾群众捐款。此次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29100元,将用...
苍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