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八音采茶剧团受邀到多地演出,给当地增添浓浓的年味。
徐月蓉文/摄
2月9日,大年初五,受苍梧县京南镇中平村邀请,长洲区倒水镇旭村非遗八音采茶剧团在村委舞台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金猪接福闹新春”传统文化文艺表演晚会。
晚上7点半,表演正式开始了。八音传承人陈汉伟,带领身穿喜庆民族服饰的八音乐手们,以一曲震撼喜悦的《大六吟》拉开晚会帷幕。悠扬的唢呐声,打破中平村的夜色,瞬间将人们带回到过去的岁月里、久远的梦境中。欢快的唢呐声,给乡村的新年增添了浓浓的喜庆味道。
白发哥们,重组乐队
长洲区倒水镇旭村八音采茶剧团由来已久,原名叫“凤兴堂喜庆八音音乐文艺队”,师源广东八音班。几经演变,在倒水镇落地生根,衍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演绎模式。
陈汉伟、甘旭忠是长洲区倒水镇旭村大村人,是长洲区八音传承人。两人于1970年加入村里的八音班,师从徐海奇,甘秀生等传统八音师傅,系统学习了八音吹奏、戏曲常识和各种乐器技能。后来,师兄弟俩人跟随八音文艺班子走村过垌吹奏演出,一般是祝寿、婚嫁、贺新宅等场合。过去,结婚流行邀请吹奏八音迎亲,十分喜庆。当时,文艺队由八音、采茶戏曲组合,主家白天请八音吹奏迎亲,晚上“搬戏”(本土方言,意思是采茶表演)给主家喜酒的宾客看。两师兄弟常年在外吹奏演出,单子接了一单又一单,八音吹奏生意红红火火。
因受西式婚礼的影响,2000年以后,八音吹奏行业逐渐淡出大众视野。流水的岁月中,年轻艺人逐渐老去,但是内心对八音演奏的钟情,情怀未了。在陈汉伟等人的号召下,老哥们重聚,决定重组乐队。然而困境重重,人数不够,当时只有5个老成员,最高龄者80岁,年龄最小接近60岁。“八音”意味着八个调,一人一乐器,为此,大家充分发动身边的年轻人,经过艰苦的号召和游说,终于说服了几个年轻人加入八音班,凤兴堂八音班历尽艰辛,宣布组建成功!
在艺人们的不懈努力下,在当地政府及媒体的关注和支持下,长洲八音传统音乐表演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好:2014年,长洲区八音入选梧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去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长洲八音入选传统音乐项目类别。
一个个市级、自治区级的荣誉之下,是官方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在民间,倒水旭村非遗八音采茶剧团也深受欢迎,今年春节,他们的演出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从腊月二十七开始,他们就开始演奏,先后辗转倒水古善、旭村垌米、长发木播、京南木格等地表演,给当地增添浓浓的传统年味。
文武搭配,完善架构
一个又一个的利好消息,振奋和鼓舞了八音演艺人的表演热情和干劲。
遵循传统习俗,八音演奏采用文、武牌组合,八音演奏作为文牌,已经发展成熟了,这个时候,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武牌戏曲的重建上。陈汉伟、甘旭忠和八音班成员商议,组建采茶戏曲班,文武双全组合发展完善队伍的架构。这并非易事,由于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在家里的多是留守老人,组建采茶戏曲班的想法因人员不足被搁浅。
直到2017年春节,大家趁着外出游子回乡过春节的时机,再度到各家各户游说,经过磨破嘴皮的游说,终于有二十多个男女青年愿意加入采茶戏曲班,采茶戏曲班总算是成立了。
可是,新问题接踵而来,这些年轻人都是从没接触戏曲的初学者,练唱声、练走步、练手势等,大家从最基础的基本功开始。陈汉伟等老戏骨,则根据每人的特长,分别教他们演戏、演奏。
文武牌终得连体,把八音溶入戏曲,两者相合,更生动地表达传统文化艺术。经过大半年苦练,2017年10月,采茶戏曲在当地成功演出。
八音成员也是采茶戏曲演员,会八音也会唱戏,这就是长洲区倒水镇旭村非遗八音采茶剧团一大亮点,虽然技艺还要有待提高。
传承传统文化,繁荣乡村文艺,如今,传统八音戏曲已经走进校门,陈汉伟经常到学校传授八音吹奏和戏曲表演说唱,让年青一代认识并热爱传统文化。
现在,倒水镇旭村非遗八音采茶剧团的成员,已发展到36人的规模。肩负传承的担子,为了梦想,陈汉伟等老一批传统艺人,从未停止奋斗的步伐。
新闻推荐
致以新春问候 送去亲切关怀 市四家班子走访慰问优秀专家困难群众劳模和环卫工人等
2月1日,在苍梧县石桥镇培中村,市委书记全桂寿与村民群众一起清理房屋周边的杂草和垃圾。蒙绍松...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