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敦煌壁画。
右上蓝衣者为飓母。
禄是遒《中国民间信仰》
电母、雨师和风伯。
明刊本《三教搜神大全》
江妃二女。明万历刊本《列仙传》
风神 明万历刊本《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盛文强
古人较早就注意到了风带来的危害,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了“八风”的记载:“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从这些名目当中,可以看出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对风已有了精细的划分,其中,南方的巨风,即今日所谓的台风,在古籍记载中,多称之为飓风。
风可以毁屋拔树,古人看到风的威力,认为有神明在暗中主宰,便塑造出风神。最早的风神是风伯,名曰飞廉,《风俗通义》认为风伯的形象是“白须老翁”,他用扇子把风送到人间。相传蚩尤攻打黄帝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掀起了狂风暴雨。在敦煌壁画中的风伯则是手持羊皮口袋,口袋里满满的都是风,风伯的右手紧紧攥住袋口,控制着口袋里的风魔。后来的风神绘像,风袋的开口往往画作兽头,风即从兽口中喷出。
东南沿海多有飓风为害,于是,风神的体系中又分裂出了女性形象,作为飓风之神。李肇《唐国史补》载:“飓风将至,则多虹蜺,名曰飓母。”古人认为飓风之前的虹霓,就是飓风的信使,预兆着飓风的到来,这种虹霓叫做“飓母”。到后来,飓母又演变为飓风之神,按《南越志》:“飓母即孟婆,春夏间晕如虹是也。”孟婆不知何许人也,《佩文韵府》载,北齐的李騊駼到了南陈,跟陆士秀问起南方的风俗:“江南有孟婆,是何神也?”陆答道:“山海经云,帝之二女,游于江中,出入必以风雨自随,以帝女故曰孟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孟婆,是风神飓母的俗名,与地府中卖茶汤的孟婆并非一人。清代沈天宝《公无渡河歌》:“中流飓母果为祟,狂飙拉杂翻朦艟。”在这里,飓母俨然是作祟的妖魔了,民间俗称的“风婆婆”,就是她了。
飓母形象是对《山海经》里的“帝二女”的延展。帝二女本是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都嫁给舜为妃。相传舜南巡,崩于苍梧,二妃奔赴哭之,陨于湘江,成为湘江水神,出入即有大风雨,因此转变为风神,屈原《九歌》中的湘夫人即是。《博异志》中又有风神名叫“封十八姨”,又名封姨,取谐音,可见风神的变化之繁复。
飓风无法躲避,带来的灾难也是沉重的,飓母作为飓风之神,是一种地方经验,在风神的体系中另辟一支。两广一带是飓风的多发区,《岭表异录》载:“广州去海不远,每年八月潮水最大,秋中复多飓风,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飓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这里说的是飓风引发的海啸,《潮州府志》亦载:“明弘治八年九月,飓风暴雨,大水浸毁庄稼,冲决北门堤。潮州城城墙倾塌二百余丈。”直至今日,我们面对飓风还是束手无策。
飓母神在带来灾难的同时,竟也收拾了许多作恶多端的海盗。张岱《夜航船》:“飓风之作,多在初秋,作则海潮溢,俗谓之飓母风。明正德七年,流贼刘大等舟至通州狼山,遇飓风大作,舟覆,贼尽死。”另据《文昌县志》载,清代嘉庆年间,海盗乌石二为害南海,文昌县有个叫潘琼宇的,筹措银钱,搭了一座高楼,召集巫师诵经,咬破手指书写奏章,将乌石二的罪行上达天庭,不出几日,飓风大作,乌石二的船队遭到重创,元气大伤,不久即被官兵剿灭,当时人们认为这是飓母显灵,荡除了海盗。
新闻推荐
莫文华2015年7月,邱猛坤从苍梧县交通局的岗位上退休。退休三年多来,他始终保持中共党员本色,不忘初心,退而不休,以实际行动践...
苍梧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