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新闻 岑溪新闻 苍梧新闻 蒙山新闻 藤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苍梧新闻 > 正文

笔耕不辍桑榆乐

来源:西江都市报 2018-06-22 15:4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黄颖盈通讯员史秋兰

尽职做一名好老师,尽己所能写好文章,这是梧州学院退休副教授李宽林心中两个朴实的心愿。今年年近八旬的李宽林怀着这两个心愿,从生活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灵感,读有所学,思有所悟,笔耕不辍,至今仍坚持伏案书写创作。

从治学论文,到诗词散文,李宽林都各有涉猎。他笑称自己是“万金油”,在文史学习研究与文学创作中收获一抹怡然的欢乐。

文史创作文思不断

近年来,李宽林撰写的《西江走廊地 铜鼓振金声》等论文展现了个人才思,创作的诗歌《游骑楼城喜咏》有感童年成长记忆,慨叹百年商埠新姿、西江走廊新开发;编著的《文史小品集》不但讲述传统民风民俗与历史文化,还深挖梧州本地特色文化作思考,比如忆述长洲岛上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

《赛龙夺锦争上游》是李宽林适逢端午传统节日的新作。文章以一首稚气横生的梧州童谣切入:“咚咚锵、咚咚锵,江面龙船锣鼓响。划船亚叔齐划桨,齐划桨,志昂扬,争夺烧猪过端阳!”溯古苍梧历史,讲述梧州端午传统的文化故事,把渗透梧州人思想与生活领域中的龙舟意象与龙舟精神娓娓道来,总结提炼其中凝聚着的梧州地方特色文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最近,李宽林正寻思着如何结合志书材料与实地走访收集而来的街坊轶闻传说,深挖苏东坡来梧,以及位于龙船冲周边的谭公庙的历史文化故事。

养成摘抄积累好习惯

李宽林之所以能把主题广泛的文章写得既生动活泼,又“干货”满满,这与他长年累月的点滴积累是分不开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求学时,专攻汉语言文学的李宽林分别在当时位于桂林市的广西第二图书馆、位于学校本部的图书馆,以及学校中文系图书馆办理了图书借阅证,如果前往第一站的图书馆没有借阅到想要的图书时,李宽林就会赶紧前往下一站继续“碰运气”。而凭着这三张借阅证,李宽林几乎总能“满载而归”,阅读了《桂海虞衡志》等记载传统中国地方习俗的类书、《汉书》等文史类作品,以及《红与黑》等外国文学名著。

当时,电子设备还没有现在这般普及,面对瀚如星海的知识,李宽林选择了最“土”的方法来积累——摘抄。“遇到了好的作品和文章,我会选择整篇抄录下来。”李宽林说,他的知识积累“库存”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扩充起来,在摘抄、摘录以后再按照文学、历史、军事、科技等门类进行细分和整理,终于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知识储备,每当写作需要素材与背景知识时,他总能信手拈来。

也许,手抄资料在旁人看来是一件很笨拙、很费事的“活儿”,但李宽林却乐在其中。为了能够每天多读一个小时的书,他在求学时还会结伴与同学在宿舍夜晚9时熄灯后前往体育球场,借着还亮堂的灯光继续徜徉书海。

摘抄这个习惯,还延续至李宽林的教师生涯,在梧州高级中学任教语文课时,为了能在课上更生动地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与回答学生当堂的疑惑,他也总会在备课时多方思量找例子、做阐释。

近日,李宽林受邀参与长洲区文史研究,他谦虚表示将会尽己所能发挥余热做好地方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工作。李宽林笑着说,正如健身与棋牌是不少人的生活乐趣一样,写作也是他的兴趣使然,他将会继续发挥勤奋干劲,提笔创作。

新闻推荐

石桥镇垃圾日产日清

本报讯达川区按照高标准、高质量整改要求,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对石桥镇垃圾处理问题进行整改,场镇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为...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笔耕不辍桑榆乐)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