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仲在梧州市图书馆外借部翻阅图书。
本报记者 王清 文并摄
七旬老读者罗克仲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一位资深书迷,读书就是他生活中的油盐酱醋
罗克仲是一名退休的语文教师,今年72岁,他一头花白的头发,戴着一副深度的黑色眼镜,平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梧州市图书馆。近日,记者在梧州市图书馆见到他时,他正在外借部办理图书借阅手续,手中拿着《殉罪者》《刑警江湖》《李大名的尾巴》这三本厚厚的小说。
对罗克仲而言,读书就是他生活中的油盐酱醋,不读,生活就会没有味道。“我爱看小说,古今中外,历史人文,只要是书都喜欢看。”罗克仲说这话时像个猎人,图书馆仿佛就是他的森林,而书就是他喜爱的猎物。
每次“扑猎”回家,除自己“享用”美味外,罗克仲还和妻子一起分享。罗克仲有一个读书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自己读过的书,同时也标注着和妻子共同读过的书。妻子是他爱情路上的有缘人,而图书则是他人生路上的领路人。“迷茫时,书给我指明方向,抚慰我。我读书的时候,是在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和作者对话,净化心灵。”罗克仲说,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也因为读书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好运。
1958年,罗克仲在梧州二中读初中。那时候,他是学校的读报员,每周一天到广播室给同学读书读报。上初中的时候,他就已经读完了中国四大名著以及《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国古典小说。为了多看些书,罗克仲每天都主动去帮学校图书阅览室的老师搬报纸,并且利用搬报纸的休息时间看书读报,“就算只能读到每篇文章的标题,我也觉得很满足了。”
1964年,18岁的罗克仲作为知青,被安排到当时的苍梧县大坡镇。当时他几乎没带什么生活用品,却带上了家里全部的书,自己用包装好背着,装不下的就让同学帮忙挑了两担。“后来经过多次搬运,一部分的书都丢失了,只剩下鲁迅的作品和毛泽东诗词。”罗克仲说,因为当时能读的书不多,所以,毛泽东诗词他读了又读,全都背了下来。正是因为平时读的书多,罗克仲获得了去大坡小学当代课老师的机会,还在那里当了四年的老师。
1975年,梧州市第二砖厂招工,29岁的罗克仲获得了回城的机会,如愿在砖厂当上了一名烧火工。当工人要“三班倒”,但时间充裕,轮到上夜班时,白天就成了读书的好时光。虽然罗克仲没有机会读大学,砖厂上班离家又远,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仍然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读书再一次为他带来好运,罗克仲当工人不久,就从车间调到了科室。
1982年,罗克仲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学习广西电视大学语文专业的课程,三年后获得了大专学历。命运之神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87年,梧州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公开招聘语文老师,41岁的罗克仲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并在梧州三中当了一名老师,直到退休。
退休后,除了每天坚持读书,罗克仲还在12年间游历了全国34个省份的著名旅游城市,去过全球23个国家。他说,工作的时候读万卷书,退休了要行万里路,读书和当实地看,是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受。
今年,罗克仲打算去宁夏旅游,因为他看过由张贤亮的小说改编的《牧马人》,他想去看一看自己喜爱的作家生活过的地方,和他们笔下写过的地方。
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罗克仲在梧州市图书馆共借阅书籍126本,平均每三天就读完一本书。因为他借书的数量多,梧州市图书馆外借部主任梁懿坚对罗克仲总是格外留意。她说:“罗老师借的书都是经典及优秀的读物,他年纪这么大还这么认真读书,实在令人敬佩,因此,梧州市图书馆评选罗克仲为2017年度优秀读者”。
新闻推荐
发挥资源优势带动产业升级 去年苍梧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
本报讯(记者梁萍通讯员李会鑫)大力发展六堡茶、迟熟荔枝和沙糖橘等特色休闲农业旅游,成功举办多场旅游文化节,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多个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成功评星……去年以...
苍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梧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