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新闻 岑溪新闻 苍梧新闻 蒙山新闻 藤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梧州市 > 苍梧新闻 > 正文

让龙舟“划”出浓浓文化味

来源:西江都市报 2017-06-02 15:1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龙天传

5月26日,一项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的活动让全城沸腾。当天上午10时08分,在浔江人和段,在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和梧州市各界群众的见证下,苍梧县人和龙舟队一小时内划行距离达13518米,成功打破“一小时一个龙舟行驶的最远距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5月30日,“中国体育彩票杯”2017年梧州市龙舟大赛在西江梧州段火热举行,20支参赛龙舟队上演了一场力量与速度的激情对决。

5月26日,2017年广西第二届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水乡文化汇活动开幕。别具一格的水乡文化尤其是龙船工艺制作展示,让市民与游客大开眼界……

近段时间,一系列展示龙舟文化的活动在梧州陆续举办,让梧州市民以及外地游客充分感受到梧州龙舟文化的丰富多彩。为了观看苍梧县人和龙舟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举办的当天,苍梧县岭脚镇人和社区的村民麦柱珍和家人带着小凳子,一大早就来到人和码头“占位置”。麦柱珍说,为了观看这场挑战,她远在广州、佛山等地打工的小学同学也纷纷回乡,为队员们加油助威。端午节当天,西江两岸同样观者如潮,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

从农历五月初一的“人和龙舟节”到端午节当天的龙舟赛事,再从龙舟赛事到水乡文化汇,梧州龙舟赛事衍生活动丰富了,参与群众也更多了。

然而,要将梧州龙舟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让梧州龙舟“划”出浓浓的文化味,我们需要做的还有更多。

奖品是几个大西瓜

也能赛出龙舟精神

据《梧州市志》记载,明末清初,梧州就已经有划龙舟的活动,俗称“斗龙船”。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为者胜。数百年间,这一股“同心协力、奋勇争先、赛龙夺锦”的精气神在梧州人心中不断传承并深化。赛龙舟和看龙舟赛是“老梧州”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龙舟文化也成为梧州独特的民俗文化。

新三云酒家龙舟队是2017年梧州市龙舟大赛首次参赛的新队伍,但其实队伍里有很多“老面孔”,大多数队员们都拥有多年赛龙舟经验。黄水生就是新三云酒家龙舟队的教练。今年60多岁的他,自1974年开始就参加梧州的龙舟运动。“当时,我们赛的是‘龙标\’,奖品是几个大西瓜,但大家也会全力拼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梧州龙舟比赛特别盛行的阶段,曾经有一年,有25条蛟龙同河竞技。”黄水生在训练队员之余,也会说起旧时赛龙舟的趣事,以此激励队员奋勇争先。

团结,是龙舟精神内涵之一。人和龙舟队能成长为一支劲旅,与人和群众的支持分不开。人和龙舟队的队长黎东强说,人和当地赛龙舟的氛围浓,村民不但组建起自己的龙舟队伍,还组织周边村落的龙舟队一起开展龙舟热身比赛,比赛经费全部由人和村民自己筹措。

受老一辈人的感染与熏陶,梧州有不少年轻人加入到赛龙舟训练队伍的行列。新三云酒家龙舟队队员麦伟雄就是其中一个。麦伟雄表示,在西江边长大的他,对水上运动特别喜欢。“传承龙舟文化,需要更多年青人参与。”麦伟雄说。

制作模型展示民俗

传承龙舟文化需要更多维度

龙舟文化,不仅是赛龙舟过程中所展现的激烈的竞技场面,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同心协力、奋勇争先的精神,还有龙舟制作以及吃龙船饭等多彩的民俗风情,要是能深入挖掘龙舟文化的内涵,加以传承和利用,使其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无疑将有助于促进地方的发展。但是,在实际采访中,记者发现要将这些文化记忆“拢”起来,并不容易。

在朋友的介绍下,记者辗转找到一位手工制作龙舟模型的普通市民,他就是73岁的麦树林。他告诉记者:从前龙舟下水时,会有一系列独特的民俗仪式,比如为了更好地保存龙舟,有的人会把龙舟埋在池塘底部,用塘泥覆盖舟体,达到物理隔绝空气的作用;待比赛临近,将龙舟重新翻出来,并给龙舟表面打磨上桐油,提高舟体的光滑度;龙舟下水后,队员们会划到对岸任一处地方,采集一把青草放入龙口中,俗称“爪青”,最后才将龙舟划向比赛出发点……不过,让麦树林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开展龙舟赛事时,观众更多关注的是比赛的名次和用时,而对于上述龙舟习俗与文化则知之甚少。

麦树林也是水上人家的孩子,退休后开始做一些船模。他有手艺又熟悉龙舟文化,但之前并没有想过做龙船模型来展示龙舟文化。“2012年,有朋友说梧州很少人会做龙船模型,不如做一两艘出来,向年轻人展示一下龙舟文化吧。”麦树林说,在朋友的提点下,他才想到自己可以用这种方式来传承龙舟文化。于是,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按照真实龙舟制作流程,通过七块木板拼接“烧制”成第一个龙舟模型。随后,他又陆续制作了两个不同样式的龙舟,并乐于把龙舟模型带到茶楼,向观赏者们讲述龙舟文化。

不过,目前在梧州市像麦树林这般用赛事以外的方式宣传并推广龙舟文化的人士并不多。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彭志创坦言,梧州的龙舟文化挖掘得还不够充分,宣传载体也比较单一。近年除了在端午节举办龙舟大赛之外,梧州市还缺乏推广的平台以及创新的手段来宣传和利用龙舟文化。因此,如何在文化多元化、传播时效化的当下,以不同维度推广宣传梧州龙舟文化,用创新形式来传承发扬龙舟精神以及与龙舟文化中所蕴含的其他社会价值,值得梧州社会各界人士深思。

要想挖掘更多的龙舟文化,有文化学者建议记者到乡间走一走,“那里的‘龙舟味\’更重一些”。在农历五月初一,人和社区会举办了自己的“人和龙舟节”,借着今年人和龙舟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的喜庆日子,村民准备了过万份龙船饭来迎客。黎东强说:“吃龙船饭,是传统端午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仪式之一。龙船饭的原意是在龙舟比赛前后,以之慰劳划龙舟的健儿。吃过龙舟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而,与乡里人有趣的龙舟赛事后续活动相比,城里已难觅龙船饭的踪影。

竞技性与娱乐性相结合

顺应时代为龙舟运动注活力

杨志刚是梧州市目前唯一一名国家级龙舟裁判员。多年来,他见证着梧州龙舟运动的变化及其精神的传递。杨志刚表示,从1978年起,梧州市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在西江流域举办大型龙舟赛。期间,体育部门不断结合时代要求,为该项运动注入新活力。

最具代表性的是“短途龙舟赛”的引入。据杨志刚介绍,1996年,出于对赛事安全的考虑及与国际比赛接轨的需要,梧州开始在桂江也举办600米的短距离龙舟赛。此后5年里,长、短距离龙舟赛并行举办。其中,2001年,由于长洲水利枢纽项目的建设,梧州市暂停长距离龙舟赛,只在每年端午节举办近距离龙舟赛。由于短途赛的观赏性弱、竞赛时间短,始终不能满足当地群众观赛需求,故短途赛在2009年退出了公众视野。最终,长距离龙舟赛重新鸣锣开赛,不过因长洲水利枢纽建成的原因,赛程距离由原来的长距离15000米改为中长距离7500米。

今年是梧州建城2200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梧州作为“绿城水都”的知名度,体育部门萌生了借助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助推龙舟文化传承的想法。随后,由市、县体育部门组成指导组,为此次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的队伍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事实证明,该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诞生,为梧州的龙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既然梧州龙舟文化影响力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就要采取更为开放的心态‘走出去\’,展现梧州健儿的风采。”梧州市体育局副局长谭汉忠说。下一步,体育部门将选派市内部分作风良好、水平较高的龙舟队伍外出比赛,在提升自己队伍实力之余,也向外推广梧州龙舟这张靓丽名片。

如何拓展城市龙舟的“文化范儿”,也是各方思考的议题。梧州市旅游部门也计划借助岭南风情文化周活动助推龙舟文化的传承。

彭志创作为梧州市首席政务导游,在广西第二届岭南风情文化周活动中,向各地媒体嘉宾推介梧州文化。他观察发现:许多外地媒体与游客对梧州长距离龙舟赛的形式颇感兴趣,对梧州市民司空见惯的龙舟习俗与掌故尤为关注与喜爱。因此,彭志创建议,有关部门应深度发掘梧州龙舟文化元素,开发系列龙舟活动衍生产品及创意文化作品,整合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系列旅游手信与工艺品,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把梧州龙舟文化“带”回家。同时,政府部门可以策划龙舟活动体验旅游线路、全民互动竞技式的趣味龙舟赛等,让更多朋友参与到梧州龙舟品牌的推广工作中。

新闻推荐

“踩油门”冲刺年底通车 ——探访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吴凌平通讯员余德娟5月19日,烈日当空。记者在位于梧州市倒水镇的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倒水南互通项目现场看到,工地现场的立柱施工、梁板安装、桩基等工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互通立交桥主体雏...

苍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让龙舟“划”出浓浓文化味)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