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武威 今日古浪 今日民勤 今日天祝
地方网 > 甘肃 > 武威市 > 今日天祝 > 正文

高原上一抹亮丽的绿 天祝高原夏菜产业托起农牧民“小康梦”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21-09-08 02:13   https://www.yybnet.net/

天祝县安远镇乌鞘岭村已经成熟的长寿豆。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摄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

初秋时节,驱车行驶在天祝县安远镇、打柴沟镇,沿途是一片片绿色的海洋。这一片片绿,不是青稞,也不是牧草,而是青笋、长寿豆等高原夏菜。

天祝县安远镇、打柴沟镇不少地方海拔在2600米左右,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上土壤肥沃、祁连山天然雪水丰富,发展高原夏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县将高原夏菜作为全县“八大产业”之一全力扶持,取得了明显成效。高原夏菜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

一户一块田,土地活起来

“以前我家有20亩地,种的是青稞、燕麦、牧草,这些地都是靠天吃饭,雨水多了好一点,雨水少了就得倒贴。去年村上推出‘一户一块田’模式后,我把自己的20亩地流转出去,又倒包了7亩地种笋子、5亩地种长寿豆。去年虽然笋子价格不太好,卖了1.7万元,但长寿豆价格好,卖了6.8万元。今年我承包的地多,种了15亩笋子,现在已经全部卖出去了,收入差不多有8万元;15亩长寿豆正在采收,如果没有冻害,保守估计1亩地也能卖个8000元左右。”安远镇乌鞘岭村村民王占禄说。

乌鞘岭村气候冷凉,以前村民的地是东一块、西一块,不仅比较零散,还不易打理。村民们以种植青稞、油菜、饲草料等低效传统农作物为主,收益低、见效慢,富不起来,生活困难。

“2020年,我们开创了小田改大田、旱田改水田、漫灌改滴灌的‘三改’模式,实施了野狐湾片区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乌鞘岭村有4365亩地被纳入项目中。”安远镇人大主席、乌鞘岭村包村干部马淑贞说,为了让村民更好地参与,乌鞘岭村以返租倒包的形式,注册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法人代表的昌鑫旅游劳务合作社,将全村土地流转至昌鑫合作社,流转过来的土地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类地一亩五百元,二类地三百元,三类地一百元至两百元不等。按照全村分片区种植规划,将流转至合作社的土地再原价返租给种植农户及龙头企业,通过一租一返,实现“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的“一户一块田”土地经营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特色种植业。

马淑贞说,为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种植,安远镇从蔬菜起步,种植时就考虑蔬菜重茬连作会导致的病害问题,所以按照三年三区轮作模式,在土地平整并实施了滴管的1790亩土地上,按蔬菜种植品种分成三个片区,分年度倒茬轮作,所有种植的高原夏菜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降低合作社及农户种植成本,切实提高高原夏菜优质率和商品化程度。

据了解,乌鞘岭村通过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探索“返租倒包”经营模式,有效激发了产业发展活力,实现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2021年,乌鞘岭村进一步做强做大了“一户一块田”土地经营模式,全村种植高原夏菜2441亩,其中长寿豆1865亩,莴笋576亩,预计实现总产值1756.8万元。

一年胜一年,农民富起来

“这几年,我们村的高原夏菜卖的一年比一年好。我家原来有13亩地,又承包了17亩地,用来种笋子、生菜、豆子。去年菜价比较高,加上我家的菜品质好,在地头上直接就被收菜的老板打包收走了,收入20多万元。今年行情不错,收入比去年还能高些。”(转3版)

新闻推荐

三必贺 五必访 五必谈 天祝工会关心关爱职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本报讯今年以来,天祝县各级工会组织扎实开展“三必贺”“五必访”“五必谈”活动,汇聚起职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天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祝藏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高原上一抹亮丽的绿 天祝高原夏菜产业托起农牧民“小康梦”)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