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好“曼巴"
——记2018年度“最美武威人"天祝县人民医院医生高永盛
记者孙丽娟
“张大爷,今天感觉好点了吗?我帮你听一下。"“20床患者昨天没发烧吧?"……在天祝县人民医院,阳光透过窗户玻璃照进来,消化科科室内一派忙碌景象,查房后又接着做手术准备,高永盛忙起来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从医15年,高永盛兢兢业业,将病人时刻记挂在心,赢得了患者的交口称赞,被农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雪域高原的好“曼巴"。
“曼巴",藏语意为医生。高永盛告诉记者,在他步入医学殿堂那一刻起,就把救死扶伤的使命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天职深深镌刻在心里。在同事眼里,高永盛是一个随和可亲的人,每天在科室总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上了手术台,经常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高永盛也不曾抱怨,只要病人需要,他总能及时出现。
从医这些年,高永盛没有惊人的壮举,也没有耀眼的光环,但始终坚守一份执着与追求。
2017年春节,天祝县哈溪镇水泉村78岁的杨秀芳老人因患肠梗阻入院,经过一周的保守治疗后,手术成了惟一的选择。老人因为家庭贫困,决定放弃治疗。听到这个消息后,高永盛很难过,面对老人无助又求生的眼神,他动员同事们为老人捐款,并向医院申请救助。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帮助下,终于成功为老人实施了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精心治疗,康复出院了。这时,高永盛这才松了口气。痊愈后,老人多次含着泪握住他的双手说:“高大夫,谢谢你,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高永盛憨厚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作为一名医生,我无法拒绝病人。"高永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因为高永盛口碑好,中午12点后,诊室外时常有患者在候诊,他也丝毫没有要下班的意思。“每次他都把最后一个病人看完才下班,他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有时甚至直接省了。"高永盛的同事告诉记者,高永盛平均每天都要做2到3台手术,最多的时候多达5台。他从未有过休假,即使在生病高烧时,他仍然一边输液一边为患者诊疗,科室每一位危重病人的抢救,他都积极参与。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医这些年,高永盛养成了“每晚一巡"的习惯,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他都会按时到科室病房巡视。
“高大夫没架子,很细心,医术也好!"说起高永盛,家住天祝县华藏镇的张德清老人甚是感激。79岁的张德清老人,2018年因第三次患“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患者高龄,又患有高血压、三尖瓣返流等多种疾病,手术风险很大。面对老人对康复的渴望,高永盛说:“哪怕只有很小的希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最终,手术取得了成功。高永盛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患者,这就是他从医的情怀与担当。
高永盛不止在医疗服务上向前看,在他的学术研究工作上,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更体现得淋漓尽致。“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想要帮助更多的人,一定要走在学术前沿。"高永盛对记者说。
时刻准备,随时待命,成为高永盛的生活常态。由于工作太忙,他很少能抽出时间照顾老人和女儿。“一直都是妻子在照顾,有时候她会埋怨我,但还是支持我的。"提起自己的妻子李燕,高永盛总觉得愧疚。
凭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高永盛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先后获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野外应急救援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优秀医师"、2018年度“最美武威人"等荣誉称号。
“用心做一名好医生,通过自身努力看到患者康复露出笑容,是我最幸福的时刻。"采访结束时,高永盛笑着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成侠6年前去攀登卡洼掌,在风雪弥漫中,遥望了一眼东边,忽有一处粉墙红瓦的所在跃入眼帘,在晦暗低...
天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