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堂堂过大年
本报记者 陈 华
通 讯 员 王 琦
春节临近,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工陆续返乡过年。甘肃武威供电公司提前做好返乡农民工家庭恢复用电工作,让他们的家更加舒适、温暖。
虽已立春,但河西的气温还很低。在武威市凉州区三盘磨村的蔺志学家中,来自洪祥供电所的职工任富荣和他的几名同事,正在对家里的电路进行检查。“像这些常年在外农民工的房子,多数存在用电安全隐患,线路、开关、刀闸等设备老化、短路等异常情况时有发生。我们通过排查处理,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安全用电问题,确保农民工能够温暖过年。” 任富荣说。
“昨天回来,家里没有电。我前脚拨了电话,他们后脚就来给我送上了电。晚上把电褥子打开,暖和得很。” 蔺志学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任富荣说,这些天更多农民工陆续返乡,临近年关是他们最忙碌的一段时间,他们希望能让返乡的农民工过个亮堂、温暖的年。
天祝藏族自治县有近四分之一的农牧民居住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高寒山区,行路难、生产难、发展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着这里的群众。近年来,天祝县高原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发展迅速。临近年关,安远供电所的员工忙碌在田间地头、日光温室和农户家中,为广大农户的温室大棚提供电力服务,帮助广大农户解决生产中的用电问题。
“大棚种植在这里推广很快,很多村民们都尝到了甜头,每年能挣个五六万。大棚冬天白天靠阳光,晚上靠电暖器采暖,只要电送进棚子,蔬果就不怕冻坏。”天祝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向我们介绍。
走进附近农民家的大棚,尽管户外气温已是零下9摄氏度,但棚内一株株葡萄苗的长势却分外喜人。“这些反季节种植的红提葡萄,每年在元旦前后上市,按每公斤12元到14元的批发价格算,一个棚就能收入2万多元。现在种植反季节葡萄的农户,人均收入都过万元了。”大棚主人告诉我们,大棚过冬全靠电帮忙,今年农村供电安全可靠,我们可以安安稳稳过个年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世智通讯员杨大立农历大年初二是藏历水蛇新年,也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第一个藏历新年,天祝藏族自治县干部群众围绕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话发展、谈未来欢度佳节。“党的政策...
天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祝藏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