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回首
——市五凉文化博物馆落成记
记者张尚梅
2020年10月,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合体在武威地标性建筑南城门楼,就那样波澜不惊,端端地落成,和秋天的最后一抹夕阳一样,深深地封存在了凉州记忆里。
西晋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出镇凉州,拉开了五凉政权经营河西的序幕。此后,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政权先后更迭,除西凉外,其余四凉皆曾建都姑臧。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凉沮渠牧犍出降北魏,宣告140年的五凉历史终结……
五凉时期,中原动乱,北方偏安,武威相对的独立和安定,成了中原避乱者的乐土。五凉政权的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文化,重视儒学,广纳人才。前凉、西凉统治者出身于陇右士族世家,重视文化建树,后凉、南凉、北凉建立者长期深受汉文化的浸淫,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推动着五凉文化的形成。五凉文化内涵丰富、积淀深厚,是最具代表性的武威历史文化,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有“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延绵一脉"的论断。
近年来,武威市以五凉历史文化展对外开放为契机,不断加强对五凉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和展示工作,戳力打造中国五凉文化的宣传教育、研究展示基地。今天,让我们走进五凉历史文化展,掀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一
10月19日上午,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完成布展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武威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凉州文化弘扬研究,深入挖掘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加快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的又一可喜成果。
自此,看武威,有了新视觉。
“五凉文化",指建立在今甘肃西部的五个割据政权——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西凉这五个政权在其发展阶段所创造的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武威历史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武威是五凉文化发祥地的中心都城,河西走廊是五凉文化酝酿、衍生、形成并发展的核心地带。
素有古凉州八景之一“夜雨打瓦"奇观的南城门楼巍峨壮观,大气磅礴,它既是古凉州独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武威历史文化的重要记忆。为做好五凉历史文化展,市上专门成立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单继刚和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贾小军领衔,武威当地文化工作者组成的五凉历史文化展陈列大纲编写组。编写组在认真翔实地研读了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赵向群先生的《五凉史》和张澍先生的《凉州府志备考》等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认写编写出科学严谨的五凉历史文化布展大纲。大纲编制完成后,多次组织省、市文博专家进行讨论评审,博釆众长,深入广泛吸收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目前较为翔实的五凉历史文化布展方案。
武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认真擘划,全程推进,力促落地。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安全性评估,按照展厅布展要求进行了水电暖、消防、安防等基础设施改造。与此同时,对武威南城门楼周边环境也进行了综合性提升改造,配套建设精品绿地翰林园一期工程,及时开放赋予“书城不夜"内涵的李铭汉故居,力争把南城门楼片区打造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五凉历史文脉、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新名片。
二
根据记载,五凉时期,“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河西地区呈现出学术繁荣、文教昌明局面,中原士人眼里的“偏隅凉州"成为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具有全国意义上的三大据点之一"。
五凉文化见证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而五凉历史文化展是对五凉文化的精致浓缩。走进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历史的大幕便徐徐拉开,战马、戈矛、驰骋沙场的将军以及隐入尘埃中的故事都在滚滚硝烟中翻腾起来,千年以前的河西大地传唱千年的经典,无法复制的壮阔扑面而来。
在五凉历史文化展展厅,处处可见文明的痕迹。
五凉历史文化展基本陈列面积2290平方米,共分三层,共展出“五凉"及同时期的文物藏品,并辅以声、光、电等现代传媒技术,通过“政权兴替、民族融合"、“经济繁荣、贸易畅通"等十二个单元,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五凉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136件藏品,似要唤醒几千年的凉州记忆。
展厅中展示了“凉造新泉",这是中国古代第一种以国号为钱文的金属圆形方孔钱币。钱文为悬针篆书,有对读、直读两种读法,钱文上的字体也稍有分别,形体可分为轻小、厚重两种样式,大多在甘肃武威及其附近出土,是十分罕见的古钱币珍品。“凉造新泉"的铸造与流通,进一步反映了五凉时期河西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发达的景象。
另外还出现了粟特人信札,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地区的古老民族,自汉代以来因善于经商而著称。
五凉文化的全面展示,其内容涉及典章制度、经玄文史、佛学思想、天文地理,以及乐舞、书画、建筑、石窟、石塔艺术等方面,馆内陈设特色鲜明,底蕴深厚,见证了丝路重镇武威的灿烂辉煌,是历史留给武威人民的巨大财富,为武威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魅力。
展柜,展品万象纷呈、鲜活生动,百闻不如一见的“国宝",近在咫尺,触手可及,亲身感受到了五凉文化底蕴的浩瀚深厚;解读展品背后的文明印记与奇妙文物故事,会惊叹那是五凉文化现给世人的精神家园,一个呈现和概括古凉州历史的宏大世界,一个从远古走来的华夏之魂。
三
五凉时期,是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凉文化是武威具有绝对优势的文化式样,不可替代,亦不可复制。
五凉文化在武威留下了大量文化遗存,如天梯山石窟、鸠摩罗什寺、灵钧台、大云寺等。五凉时期的英才俊杰、礼乐制艺、诗词文赋和译文典籍,见证了五凉时期的武威是西北地区的一块“文化高地"。作为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结合的产物,五凉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深远。五凉之后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寓寄凉州的中原学者和河西本土学者大量东迁,使中原大地激荡起五凉文化的余波大澜。随着五凉历史文化展的对外开放,五凉文化也必将对弘扬凉州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提升武威的知名度和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武威市高度重视,加大对五凉文化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不断展示放大凉州文化魅力,提升武威文化影响力。通过举办以五凉文化为主题的宣讲学习活动,形成普及研究学习五凉历史文化的社会氛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专题学习五凉文化。常态化举办以五凉文化为主题的“凉州讲坛"活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举办五凉文化研讨会,进一步挖掘五凉文化精髓。组建“弘扬凉州文化,传承历史文脉"五凉文化宣讲团,在市直单位部门开展普及性宣讲,听讲人数2000余人,网络传播点击量达30万人次。开展五凉文化挖掘整理研究工作,编印《五凉书目提要》,启动《五凉名儒》编撰工作,编印出版《凉州文化研究之“五凉文化"专刊》。组织撰写《话说五凉》文化读本,创意设计《图说五凉》文创产品,生动直观展示五凉文化。创新五凉文化宣传方式,创作录制《话说五凉》文化短视频节目,利用《武威日报》、武威市广播电视台、凉州文化研究院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多媒体传播途径传播五凉人文精神,推动五凉文化传承。成立五凉文化博物馆,围绕“承前启后,继绝扶衰"的五凉文化特征设计布展,采用背景、模型、文物、多媒体及辅助展品等组合方式,动态立体呈现博大精深的五凉文化。
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站在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新的起跑线上,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武威市,加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凉州文化弘扬研究,深入挖掘史不绝书的五凉文化,吸收先进的文化、拥抱外来文化,提炼自己独有的气象、气度和气脉,提升武威人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而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副其实,“文化旅游名市"建设实至名归。
新闻推荐
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电力供应保障每日甘肃网12月7日讯据武威日报报道(见习记者孙文娟记者王炳智)近日,国网武...
武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