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天祝县南阳山片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探访
本报记者马顺龙通讯员 蔡泽成
如今,天祝县松山镇鞍子山村村民马贵良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近100平方米的房屋宽敞明亮,布局合理,整个院子的面积足足有320多平方米;门前水泥路四通八达,文化广场、路灯等正在施工建设,新村面貌日新月异。
“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说起现在的生活,马贵良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村里前几年从黑马圈河引了自来水,但每到冬天供水管道被冻,自来水就停了,直到次年5月解冻后才能恢复。现在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方便得很,随时都有自来水,还是净化水,更干净,更卫生!”
天祝县南阳山移民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南阳山片所有搬迁入住的移民已经全部用上了自来水,部分建成尚未入住的房屋内也通上了自来水,居民用水问题已经全部解决。
2011年,武威市委提出并实施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积极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彻底改变高深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的目标。按照这条思路,2012年起,武威市清理收回了72个市、区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农林场,用于移民安置,其中为天祝县无偿划拨9个。近年来,天祝县有2万多群众迁出高深山区。
针对还有3万名群众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地区的实际,武威市委将地势平坦、幅员广阔、土地肥沃、区位优势明显的南阳山片,确定为天祝县新一轮“下山入川”的移民安置点。
但是,南阳山片存在水资源短缺这个短板,3万名群众搬迁下来后,人畜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加。
为解决南阳山片用水问题,武威市决定实施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即从金强河干流天祝县城段引水至南阳山片,以满足南阳山片用水需求。
南阳山片供水工程起点位于金强河上游东岸,在此处建有引水枢纽1处;水从这里引流后,通过沿线的3座梯级泵站和19.9公里的提水管道、94.9公里的供水管道输送到南阳山片区;终点处是二道墩水库,引来的水注入这座库容146万立方米的水库后,一部分水进入灌溉管道实施农业灌溉,一部分通过人饮管道进入水厂,经净化处理后保障居民用水。
“这项工程总投资4.17亿元,每年从金强河向南阳山片引水3080万立方米。”天祝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工程将解决5万移民的生活用水,可满足10万亩设施农牧业生产用水和5.7万亩饲草地灌溉用水,同时兼顾项目区农畜产品和饲草料加工用水。
2013年至2014年,天祝县在南阳山片共建成移民点7个、住宅2139套,搬迁移民1959户8135人。今年,南阳山片新建安置点4个,规划建设住宅2515套、搬迁移民2515户10010人,目前移民正在陆续入住。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柳鹏)今年以来,武威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处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文书制作,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接受社会执法监督,努力树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行业形象。武威路政执法处重点加强行政...
武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