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多品种高效益
——武威市凉州区设施农牧业调查
本报记者马顺龙
武威市凉州区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的发展方向,大力实施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设施农牧业规模迅速扩大,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
今年,全区已建成设施农牧业40万亩,户均2.34亩,其中日光温室10万亩,养殖暖棚30万亩,全面实现了以乡镇为单位户均2亩棚的目标。此项产业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4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3%。
凉州区设施农牧业发展正处在由量的扩张向规模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生产向产销一体化转变,由粗放种养向集约化、专业化、科学化方向转变。
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凉州区日光温室以现有生产基地或示范园区(点)为核心,增量扩面,以点串片,多片成园,规模发展,建成日光温室千亩园区15个,区级日光温室示范点332个;设施养殖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稳定发展生猪产业,规模养殖场(小区)1161个。
良种推广扎实有效。凉州区加大高端、优质、高效蔬菜品种引进推广力度,积极扶持清水百利、金帆科技等种苗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种苗推广率。全区引进瓜菜新品种7类71个,推广优质种苗7145万株,蔬菜良种化推广率达到100%;加快设施养殖品种改良步伐,大力推广应用现代肉羊繁殖新技术,提高畜禽改良效果,全区牛、羊的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99%和87%,猪、鸡的良种化程度均达到100%。
技术集成效益显著。凉州区注重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攻关、创新和完善配套,日光温室重点推广良种、“三沼”利用、熊峰授粉、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暖棚养殖主推“良舍、良种、良医、良料、良法”的“五良”配套技术,大力推进圈舍设施化、畜禽良种化、生产标准化、饲养精细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六化”建设,切实提高技术推广普及率。
园区引领作用突出。凉州区通过整合项目,齐抓共管,集中力量,加大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按照“规划整齐、设施配套、高效节水、管理科学、功能完善”的要求,重点打造了下双镇下双园区、羊下坝镇五沟园区、中坝镇花寨园区等标准化示范园区;设施养殖重点打造了荣华现代绿洲生态移民——农业产业化基地、清源万头黑牛生态循环养殖基地、新华汇农园等设施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区设施畜牧业跨越发展。
机制创新效果明显。凉州区加快土地流转,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支持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今年,全区累计流转土地49.38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4%。全区注册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132个,带动农户6.09万户,占总农户数的35%。
新闻推荐
武威市招商引资凯帝斯电梯制造有限公司武威市招商引资项目——凯帝斯电梯制造有限公司年产5000台电梯生产线。本报记者马顺龙
武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