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新闻 古浪新闻 民勤新闻 天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武威市 > 武威新闻 > 正文

真抓实干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武威市凉州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来源:甘肃日报 2015-05-24 14:23   https://www.yybnet.net/

真抓实干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武威市凉州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生态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近年来,地处沙漠前沿的武威市凉州区,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坚持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着力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2012年至2014年,凉州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4.6万亩,完成封山(沙)育林(草)15.4万亩,完成通道绿化1174公里,义务植树1650万株。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百万凉州人民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绘就着一个天蓝地绿山更美的绿色家园。

生态立区  美化绿色家园

凉州区地处腾格里沙漠前沿,总面积5081平方公里,其中沙漠面积达272万亩,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受干旱荒漠气候影响,全区年均降水量不足16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000多毫米,生态环境极度脆弱。

2010年以来,凉州区深入贯彻武威市委提出的生态立市战略,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思路不动摇,统筹抓好节水、造林、治沙、防污四个重点,认真落实“压减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保证工业用水”思路,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建立完善“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长效机制,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2年以来,全区完成防沙治沙11.82万亩、农田林网1.6万亩、水保林1.5万亩、特色林果39.68万亩,完成封山(沙)育林(草)15.4万亩、通道绿化1174公里、义务植树1650万株,年均造林投入近1亿元。

凉州区地处祁连山北麓,境内四大河系水资源均来自于祁连山。南部祁连山区既是凉州区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也是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了提高南部山区水源涵养能力,凉州区大力实施祁连山区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在以“三北”五期工程为主的生态工程带动下,积极开展水涵(水保)林建设和封山育林(草)。2012年以来,全区累计营造水涵(水保)林1.5万亩,保护天然林6.37万亩,完成封山育林(草)15.4万亩。

同时,按照构建“一个生态绿轴、六条水源涵养廊道、多个生态协调区”的要求,凉州区坚持渠、路、林、田统一配套,更新改造与补充完善相结合,选择适宜性强、防护效果好的新疆杨为主要造林树种,积极开展核心区田间道、乡村道、农田水利渠道林带配置,2012年以来,全区完成农田林网更新改造1.6万亩,通道绿化1174公里,其中高标准完成国高G30线绿化81公里、金色大道绿化115.22公里、省道211线绿化92公里、凉古公路绿化28.7公里、荣生路绿化65.1公里,基本形成了以主干道路绿化带为框架的绿洲生态防护屏障。

治沙造林  建设生态屏障

2012年8月2日,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到红水河沿岸调研,强调要科学规划,统筹防风固沙、河道治理、特色林果业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住宅建设,尽快在红水河沿岸建成一道防风固沙屏障,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当年10月30日,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根据《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建设规划》,以红水河河道治理为主,营造乔灌混交护岸林;选择适生树种,完成红水河河道绿化;以沿岸耕地为主,发展特色林果;河岸200米范围内的沙丘或沙荒地,实施工程治沙造林;对河道及沿岸植被稀疏地段进行封育和补植补造,提高植被覆盖度;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建成通道绿化景观带。

红水河是阻隔凉州区八十里大沙危害绿洲的第一道防线。为统筹两岸生态、经济的发展,加快两岸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市委号召机关干部和所在地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沙压沙活动中,要求每个机关干部每年压沙1亩。这一号召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每年冬春季,市上四大班子和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带头,组织干部到红水河畔压沙,一片片金色的麦草沙障向远处无限延伸,牢牢地将流沙锁在下面。

近年来,市委书记火荣贵每年冬春季都亲赴治沙一线,率先垂范,坚持治沙造林。市区其他领导和驻武部队官兵也坚持到治沙造林一线压沙添绿。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治沙造林积极性高涨,已经形成了构筑生态屏障、建设美丽武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与干旱和风沙进行不懈斗争。

经过努力,2013年至2014年,市区两级283个单位、2.34万名干部职工已在红水河流域完成人工造林11.18万亩,其中采取“麦草沙障+梭梭”的治沙模式,完成治沙造林7.34万亩,河床及河岸栽植皇冠梨、红枣等特色林果2.02万亩,营造新疆杨、红柳、毛条等生态林1.82万亩,荣生路高标准通道绿化65.1公里。红水河沿岸的风沙危害得到了有效治理,一道防风固沙屏障正在红水河东岸延伸。

机关干部义务压沙,是凉州区防沙治沙工作的一项生动实践。近年来,每逢春秋两季,凉州区组织机关干部在八十里大沙开展大规模的压沙造林活动,先后建成八十里大沙夹槽滩、五墩湾、邓马营湖、荣生路等4个万亩以上的义务压沙基地。特别是2012年秋季以来,机关干部按照每人每年压沙造林1亩的标准,共累计完成压沙造林8.92万亩。

在大力开展义务压沙的同时,凉州区还把沙区治理与工程造林相结合,先后在红水河东岸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省级财政防沙治沙项目、甘蒙省界防沙治沙大林带建设等项目,采取“麦草沙障+沙生苗木(毛条、花棒、沙拐枣)”的治沙模式,完成工程治沙造林3.06万亩。同时,积极探索沙区生态建设新机制,坚持在沙地所有权不变、沙生植被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以有效保护沙区生态为目标,实行承包经营管护,先后制定出台了《红水河东岸国家级公益林承包经营实施意见》和《凉州区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实施方案》,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治沙造林、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截至2014年底,全区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66.1万亩,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39万亩,封沙育林(草)27.1万亩,建成长达50公里的防风固沙屏障,堵住了7个流沙入侵的风沙口,治理区林草覆盖度由不足15%提高到30%以上,近20万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项目  支撑生态屏障

今年3月,根据《武威市甘蒙(宁)省界北部生态林带建设规划》,凉州区组织林业、水务、交通等部门实地勘察,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凉州项目段建设。

甘蒙(宁)省界防沙治沙大林带建设凉州区段总长21公里,按照“麦草沙障+梭梭”的治沙模式,计划营造一条宽100米的防风固沙林带,压沙造林面积共计21公里3600亩。同时,为了便于治沙造林和抚育管护,在边界线内侧100米处修建治沙道路21公里,道路路面宽6米。目前,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凉州区始终把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作为造林绿化的重中之重,围绕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和《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规划》,强化措施、靠实责任,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建设效益,使生态项目建设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引擎。今年以来,先后开展金荣沙漠生态公路沿线治沙造林、荣华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万亩林带建设、荣生路绿化补植、国际陆港C区、B区绿化等重点林业项目。同时,抓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和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等生态项目。近三年,全区完成“三北”五期工程人工造林1.75万亩,封山沙育林草9.1万亩,退耕还林3.3万亩,荒山荒滩造林5.2万亩,全区纳入国家补偿范围的公益林面积43.73万亩,涉及16个乡镇和11个单位。通过工程项目建设,全区风沙危害明显减轻,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建立落实“五禁”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在全区范围内严格实行“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乱采滥伐、禁止野外放火”的五禁规定,使全区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

特色林果  利国富民双赢

河东乡汪家寨村千亩皇冠梨示范基地是凉州区260多个千亩特色林果基地之一。初夏五月,走进金色大道沿线的皇冠梨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只见梨园内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指头大的青绿小果子已经挂满枝头。近年来,凉州区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河东乡已形成了以金色大道为主轴,以六条通村主干道路为重点,辐射全乡12个村的“一轴六线”皇冠梨产业带。截至目前,全乡特色林果栽植面积达到20098亩,人均1.2亩。

这仅仅是凉州区发展特色林果业的一个缩影。

为全力破解结构型缺水和资源型缺水难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凉州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大幅压缩高耗水低效益农作物。按照“人均1亩林,收入过万元”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项目带动,政策驱动,利益牵动,科技推动”五项措施,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大力发展以优质梨、酿酒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按人均1亩经济林的目标,突出抓好金色大道、G569、G30、金武路、金武高速等重点道路沿线示范长廊扩面增量,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

凉州区不断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开展林业科技培训。建立了以林业技术推广单位为主体,乡镇林业站为依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为骨干的科技服务体系。结合全区生态建设和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实际,举办林业技术讲座,宣传科技知识,多层面、全方位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农民技术骨干。抓好林业科技示范点建设,建立了皇冠梨、红枣、枸杞、核桃、日光温室红提葡萄、油桃等高效栽培示范点30多个,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制定了《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特色林果业建设考核办法》《特色林果业检查验收办法》,确保特色林果业建设顺利开展。至2014年底,全区共完成特色林果面积达到55.14万亩,栽培面积万亩以上乡镇达到22个,千亩以上村达到260个,户均2.97亩,人均0.7亩,特色林果挂果面积达到29万亩,产量9.5万吨,总产值达到3.54亿元。2015年全区规划建设特色林果面积20万亩,已栽植20.63万亩。全区特色林果产业建设呈现出面积扩张、品种多样、质量提高、建设规范、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马顺龙

新闻推荐

国际调香师武威“寻香” 甘肃省自主研发的“龙玫1号”玫瑰新品引发国际关注

国际调香师武威“寻香”甘肃省自主研发的“龙玫1号”玫瑰新品引发国际关注本报讯(记者齐兴福)6月25日,“龙玫花语玫瑰芳香产业国际研讨会”在武威市举行。甘肃省自主研发的“龙玫1号”玫瑰新品种引...

武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真抓实干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武威市凉州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