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新闻 古浪新闻 民勤新闻 天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武威市 > 武威新闻 > 正文

民间收藏:让一座宝库有一席之地

来源:甘肃日报 2013-12-10 08:22   https://www.yybnet.net/

民间收藏:让一座宝库有一席之地

在2013中国·兰州首届民间古陶瓷交流研讨会上,70余名收藏爱好者拿着100余件“宝贝”前来让专家鉴宝。 本报记者 郁婕

本报记者 施秀萍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民间收藏一直水涨船高热度不减。据最新统计,全国收藏爱好者达1.2亿人。但因各地历史背景、经济条件及个人文化素养和爱好不同,民间收藏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甘肃,堪称文物大省,其民间收藏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甘肃是民间收藏的“一座宝藏”

在兰州举行的“2013中国·兰州首届民间古陶瓷交流研讨会暨古陶瓷藏品鉴定会”上,60余名收藏爱好者带着自己多年收藏的“宝贝”排着队等专家鉴定。

清早期青花竹节纹碗、元代茶叶末釉双耳罐、五代定窑花口碗、明代抚顺碗、北宋汝窑瓷碗……藏家拿来的“宝贝”让雷从云、马希桂、叶文程、李辉柄等收藏界专家惊叹不已。

“甘肃藏品太丰富了,甘肃民间收藏的先天优势太明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如此称赞并条分缕析向记者作了介绍。

“首先,甘肃是文物大省,文化积淀深厚,甘肃的收藏资源丰富,甘肃的收藏家也有一定水准。”雷从云说,甘肃陶器、玉器尤其是齐家玉器的藏量多、品质好。他在甘肃亲眼所见,就有收藏彩陶万件以上的藏家、收藏齐家文化玉器千件以上的藏家。其中,广河的一位藏家收藏的10余件齐家玉器,不仅材质好,且有礼器、实用器、饰品等多种器形;不仅工艺好、年代有早晚,且有平面片状器、立雕件等多样形制。

“其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雷从云说,相比而言,甘肃不仅遗留了很多真品和珍品,价值高而价格不高。尽管近年来齐家文化玉器、甘肃彩陶等藏品价格有所上涨,但较其他省份和其他藏品资源来讲,甘肃藏品依然丰富,价格依然不高,甘肃民间藏友从本地入手,可谓既方便熟悉,又物美价廉。

“相对来讲,的确如此。”省收藏协会会长鲍建和说,他认为,除却甘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根本原因外,甘肃经济落后且有很多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区域,相比发达城市反而保留下不少遗珍。

事实上,近年来甘肃省民间藏品在国内频频获奖的事实也不断印证着“甘肃是民间收藏的‘宝库\’”这一说法。

2012年12月,甘肃省民间藏家选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器母亲龙和北宋缠枝花卉婴戏纹五彩盘,在“2012华龙杯中国10大民间珍宝”上荣获特别金奖;此后,甘肃省民间藏品在全国各类珍宝评选活动上频繁亮相,也屡屡获奖。刚刚过去的11月,甘肃省民间藏家选送的双狮滚球“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篆书款青花压手杯,就在第16届中国北京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甘肃民间藏品大多“难见天日”

兰州市内的隍庙、雁滩、金城关、文化宫等地,各类古玩店铺达1200余户,兰州市的收藏爱好者达30万人,全省收藏爱好者超过150万人。”鲍建和用数字向记者简明描绘了甘肃省民间收藏的现状。

“但民间收藏的艰难与困苦很难被人了解,民间组织、藏品和人才不太被业内人士所认识和认可,理解支持更是少之又少。”从事民间收藏30年、担任会长15年的鲍建和对此深有感触也深为忧虑。

前不久,省收藏协会人士从兰州出发,经武威、张掖、金昌、敦煌等地考察河西走廊民间收藏情况。一路走来,鲍建和们对甘肃省民间收藏情况是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又急在心里。喜的是:甘肃民间藏家大多条件艰苦却能持之以恒,收藏的藏品不仅门类繁多、量大也极具甘肃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比如古陶、木雕、齐家玉器等;不少藏品在全国都有很大震撼力和影响力,比如河西藏家收藏的极为罕见的西夏经书等。忧的是:民间收藏既是对文物保护的有益补充,也因民间收藏避免了很多珍贵藏品的流失,却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幸存下来的藏品因种种客观原因大多“深藏闺中无人识”。

有人担心触犯“出土文物不能收藏”的律条,有人害怕“宝贝”被人“惦记”将其束之高阁甚至存入银行保险箱,有人苦于为藏品展示找不到“一席之地”……尽管不同藏家有着不同的担忧,却为藏品选择了相同的归宿:不亮相!

“还有相当数量的遗珍在民间,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雷从云对深藏民间、“难见天日”的民间遗珍有着同样的担忧之情。他再次以自己做了深入考察和研究的齐家文化玉器为例说道,“齐家文化玉器在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齐家玉在甘肃最为集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水平最高,但考古工作者对齐家玉的认识、研究还远远不够,不能简单停留在考古出土品上,要在收藏量相当丰富的民间收藏中深入挖掘和研究。”

作为省收藏协会会长,鲍建和自掏腰包支付每年18万元的协会办公用地,协会会员亦通过“缴纳会费维持协会日常开支”,但鲍建和们更在乎也更担忧的是藏品的现状和未来。

让民间收藏拥有“一席之地”

很多收藏爱好者或许并不知道,省收藏协会以及文博单位都可以做免费鉴定;或许,即便知道也宁愿通过各种渠道花三五百元甚至三五千元买个鉴定证书以求“心安”。

“我们不收费也不出具鉴定证书,对藏品真假一般直言相告。试想,若几百元几千元就能买个‘真\’的藏品鉴定,这件藏品不是反而大打折扣了吗?”鲍建和说,藏家的这种心态极易被打着各种旗号的人利用,而他们却很无奈,有时候甚至有些哭笑不得。

“收藏重在传承文明,陶冶情操。如果‘收\’了就‘藏\’起来,或者将收藏当做摇钱树,这种收藏都是狭隘的;买一纸鉴定更是偏离了收藏的乐趣。”鲍建和希望收藏爱好者能调整心态也提高收藏境界,回归收藏的真实轨道。

除此之外,鲍建和最为盼望的是民间收藏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这几乎是民间收藏家共同的心声。

全省150万人的收藏大军,藏品种类丰富与数量之多可想而知,仅省收藏协会会员中就有个人收藏皮影2万多件,收藏毛主席像章3万多件,收藏唐卡3000多件、为国内个人收藏唐卡最多的……

而根据有关摸底,收藏爱好者90%的后辈并不愿子承父业,他们耗费一生心血的收藏在自己百年之后将何去何从?

“收藏是来源于民、收藏于民、研究于民,也要展示回归于民。”鲍建和说,藏家们多年省吃俭用保护了珍贵文物,将文物保留到甘肃,最大的希望就是为藏品找到一个永久归宿,不仅让藏品真正展示回归于民,也义不容辞为甘肃文化大省增加一抹亮色。

为此,民间藏家们做过很多呼吁和努力,期望现有的文博场馆能为民间藏品免费敞开,盼着收藏协会有个固定场地可以不断展出会员藏品向观众免费开放,设想在黄河百里风情线上打造“民间博物馆园”,筹划着在兰州兴建甘肃文博大厦……

尽管努力一再受挫,但甘肃省获批国家级唯一一个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让鲍建和们又看到了一丝曙光。

“甘肃的民间收藏大有文章可做。”雷从云对此也颇有信心。他说,齐家文化玉器在色彩、韵致方面不同于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玉器,也早于二者,但知名度却远远不如二者。甘肃民间收藏有很多精美、典型的齐家文化玉器,政府要重视民间收藏,深入挖掘齐家文化玉器的品种特点、纹饰工艺以及深厚悠久的文化内涵;有条件的要建立民间收藏馆或民办博物馆,既保护文物,又回馈社会;“同时,要做好宣传,全力打造齐家文化玉器这张名片,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增添耀眼光芒”。

民间力量不可小觑

李 峰

如今,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仅从收入来看,人们有了多余的钱,能够搞点让自己快乐的事儿。

可以呼朋唤友或带家人旅游了。于是,全省年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三年之内翻两番,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可以满足精神愉悦收藏文物了。于是,全省有了150万人的收藏大军。150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就是省内平均不到20个人中,有一位是收藏爱好者。

从人数来说,全省的收藏行业是个“庞然大物”,不可小觑。然而,这个“庞然大物”平时神龙不见首尾,难得引起社会主流关注。爱好者们都是静悄悄地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儿。

当前,需要把民间收藏行业这个不可小觑的力量引导出来,激发活力。有些人士不是苦恼如何找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抓手吗?民间收藏产业或许能成为一个抓手。有些人士不是苦恼如何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落到实处吗?调动起散布于陇原各地的150万民间收藏人士的积极性,就能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儿。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闷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永远不如去办公室外面看看、听听、找找。

当工作找不到抓手时,去民间吧。当构想落不到实处时,去民间吧。民间力量,不可小觑。而且,只有到了民间,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也好,推动经济发展也好,改善民生也好,才真正有了意义。

新闻推荐

乡土文化与影像

乡土文化与影像艺术杂谈:乡土文化与影像□本报特约撰稿人李克甘肃地域狭长,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的接触地带,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铜奔马的故乡武威雷台到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从...

武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民间收藏:让一座宝库有一席之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