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体验司法公开
“零距离”体验司法公开——省法院邀请在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人大代表观摩庭审记
本报记者 朱婕
12月13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四起案件。在甘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各界群众、媒体代表等100余人走进法庭,观摩庭审。这是省法院公开庭审现场近年来观摩旁听人数最多的一次。
公开庭审是推进司法公开的一个重要途径,此次省法院公开庭审所选案件富有典型性,四起案件分别是姜佰群、杨兰芝诉城关区人民政府房屋行政征收上诉案;武威甘鑫物种有限公司诉武威科丰种业有限公司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马某某等贩卖毒品案;张某抢劫杀人案。在公开庭审的同时,省法院还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形式,让更多关注案件庭审的公众获悉案件审理进展,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让庭审活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了解法院、理解法院、信任法院的重要窗口。
让老百姓感知公平正义
12月13日下午3时,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气氛肃穆而庄重。
书记员首先宣读了法庭纪律,随后,全体人员起立,审判长、审判员入庭。
随着法槌敲定的清脆声响,庭审正式开始。
本次观摩的庭审案件是一起抢劫杀人案件。被告人张某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被一审判处死刑,张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的实际犯罪年龄不足十八周岁,应对其从轻处罚,并提出对张某进行骨龄鉴定的请求。
法庭上,在审判长的主持下,审判人员通过法庭调查和举证质证,对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了全面阐述,与辩护人就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尤其在举证过程中,严谨的诉讼程序、有条不紊的庭审节奏以及审判人员耐心细致的询问都给旁听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感触很深。”第一次参加庭审观摩的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甘肃省委主委尚勋武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他说,“案件审理的公开化,接受老百姓的监督,是对双方当事人的公开,也是对社会的公开,充分体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让老百姓都能够体会到公平正义。通过观摩这起刑事案件的庭审,我感到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无论法官的询问、公诉人员的提问和辩护人的辩护,包括上诉人的上诉都做到了充分的表达。”
老百姓对司法公信力满意的背后,凝结着近年来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为推进司法公开而付出的不懈努力:庭审电视录播、建立科技法庭、规范新闻发布制度、“法院开放日”制度化、开通法院微博……。多年来,省法院积极为民众搭建开放、便利、互动的法律平台,让公众真正零距离感知司法公正。
公开庭审让当事人感受司法的平等
在省法院另一处庭审观摩现场,法庭正在审理姜佰群、杨兰芝诉城关区人民政府房屋行政征收上诉案。
这起 “民告官”案件的开庭,吸引了不少人参与旁听。
据介绍,2013年4月13日,城关区人民政府作出公告,决定对兰州市通渭路元森黄河大桥项目建设范围内房屋及附属物进行征收。姜佰群、杨兰芝不服,分别提起行政诉讼,认为被告征收行为目的为商业开发,违背国务院有关规定,且评估程序严重违法,请求法院撤销被告城关区政府作出的公告,并由其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一审中,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原告的起诉理由属于征收补偿的内容,不属于所诉征收行为的审查范畴为由,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二原告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庭审结束后,原告姜伯群认为省法院进行的公开庭审程序公正公开,他说,“我们就希望扎扎实实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对法官公正办案的态度是满意的。”
作为被告方,兰州市城关区常务副区长王胜太前来应诉。他说,“参加省法院的公开庭审,体会有三点:第一表明了司法机关在法律应用和庭审过程中体现出的公平和正义;第二为我们政府部门下一步如何打造法治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就是我更加认识到我们要把政府的各项工作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上,要坚决依法行政。”
兰州黄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振认为,庭审公开这种方式能够充分保障当事人在庭审中的诉讼权的行使。他说,“今天庭审中的上诉方和被上诉方,虽然在拆迁征收这个法律关系中一方属于管理方,一方属于被管理方,但在庭审中双方站在一个平等的诉讼地位上,通过程序的公开化,实现当事人之间平等对话,双方的观点可以进行充分的表露。对当事人来讲,对于保障合法权益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形式,我们对此非常赞赏。”
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秦卫民对此案的点评是:“民告官的行政案件中,老百姓希望在法庭上能见官,我们行政审判庭一直在倡导建议可鼓励行政机关的负责人能够出庭应诉。今天这个案子被告行政机关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能够出庭应诉,面对面与原告通过法庭这个平台进行沟通,依法出庭进行答辩,这也是行政案件庭审公开的一种推进。”
司法公开让提升司法公信力成为常态化
庭审观摩活动结束后,省法院召开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纷纷表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庭审,将审判工作置于监督之下,提升了司法公开力度和司法公信力,同时也展示了法官的办案水平和风采,收到了“审一案教育一片,结一案影响一方”的良好效果,进一步增加了公众对法院和法官工作的认同度,很有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省剧协副主席、省陇剧院副院长雷通霞说,“今天看到很多老百姓参加公开庭审,感觉很意外,这充分体现了公众法治意识的增强,也充分体现了司法的透明公正公平,发挥了老百姓和大家的监督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郝树声,全国政协委员、白银市委常委、白银公司董事长李沛兴都表示观摩庭审后收获很大,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司法公开才能促进司法公平。
对于公开庭审,法官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司法公开不仅是对法官的一种监督,也是对法官的一种保护。”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秦卫民认为,司法公开可以说是倒逼司法公正的有效途径,要求法官提高司法能力,提升业务素质,注意提升礼仪规范,从庭审公开到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该公开的全部公开了,可以消除当事人、社会公众对法官法院的一种怀疑疑虑。
推进司法公开,让审判在阳光下进行,是提高司法能力、树立司法公信的重要途径,也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
“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马驰说,越是社会关注的重大复杂案件,我们越要从立案、审理、执行全过程的公开审理,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司法、亲近司法、信赖司法。我们通过省法院门户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及在新浪网开通的甘肃高院官方微博等,积极回应和满足社会公众对司法知情权的需求。省法院近年来以“天平工程”建设为主要载体,努力打造审判流程的公开、裁判文书的公开和执行信息的公开,此项工作必然成为法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常态化的趋势。
新闻推荐
开设电子游戏机赌博两男子被刑拘本报讯(记者徐俊勇)1月2日,武威市凉州区警方成功捣毁一电子游戏机赌博窝点,抓获涉赌人员17名,销毁赌博游戏机12台。1月2日晚6时,武威市凉州区公安分局防暴大队接到群众...
武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