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农业新空间
李成侠
未来的农业新空间
干旱荒漠地区是地球表层独具自然特征的地理单元,认识干旱荒漠的基本特征,了解并尊重其自然规律,是人们与荒漠和谐相处的基础和前提。
对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荒漠研究,并提出了沙产业这一具有革命性的概念。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支持下,人们开始认识到,地域广袤、阳光充沛的干旱荒漠区有可能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空间,给永不停止繁衍脚步的人类带来生机和希望。
作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在论述即将迎来的新一次产业革命——知识密集型农业产业革命时提到,“利用现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再加水利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前沿高新技术,一定能在沙漠戈壁建成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农业,即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基地——沙产业基地。”
日本科学家远山正瑛则认为,“21世纪是荒漠开发的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出路在于中国对荒漠的开发利用。”
苏联荒漠研究所所长巴巴耶夫院士认为,“荒漠不是我们的敌手,而是良好的伙伴,要学会与它商量,同它合作,它将为人类提供良好的服务。”
在这些科学理论与远大战略构想的支持下,甘肃省河西走廊最早于1991年在山丹的戈壁地带建成了300多个塑料大棚,尝试设施农业,种植蔬菜和水果,由此在全国率先拉开了沙产业的大幕。
从一组数据来看,沙漠戈壁在我国大约有16亿亩,与东部南部的农田总面积相近。传统农业时代的人们潜心于东部南部的农田,通过精耕细作养育了一个民族。随着全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虑,21世纪的大农业必须开拓新路子,转移战略核心,潜心于我们未知的领域——沙漠戈壁,以科学的态度、以新技术的支持来挖掘它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为未来农业拓展出一个巨大的新的空间。因为,沙漠戈壁并非绝对的“不毛之地”,只有极少数的地域干旱不长植物,只要有些降水,沙漠戈壁就有植物生长,甚至有大量多年生植物。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造就了沙漠戈壁植物的独特性和难以复制性,如特殊药材,各种习性特别、品质特别的沙生植物等,这些为沙漠生“金”提供了可能。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沙产业开发的20多年里,各市县一届届领导干部就是本着这样的理念,站在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县情市情,和当地群众一道,一任接着一任干,在戈壁荒漠上播种希望,从不毛之地上掘金,为强县富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走进河西走廊,从武威至酒泉、从黑河到苏干湖、从腾格里到阳关故道,当地干部群众通过辛勤劳作,用自己的双手,在沙漠中点染出一片片令世人瞩目的新绿洲,极大地拓展了农业新空间,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样本。
新闻推荐
中福彩中心副主任于文俊调研指导甘肃福彩工作中福彩中心副主任于文俊调研指导甘肃福彩工作9月22日至26日,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副主任于文俊来甘肃省调研指导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并在省福彩中心...
武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