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凉州区羊下坝镇坚持“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把发展日光温室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光热辐射强、井水灌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目前,全镇已建成设施农牧业6700亩,并成功打造了五沟村千亩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区,日光温室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羊下坝镇地处武威城郊,人多地少,日光温室连片发展受制约,同时六沟村四、七组原65座日光温室撂荒,导致部分群众建棚积极性不高。为此,镇上围绕解决空棚无主棚、发挥设施农业经济效益做文章,积极推行走出去、请进来模式。2011年,通过招商引资,由甘肃诚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00多万元对六沟村原有的65座撂荒棚进行承租,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由公司负责棚内种苗、农药、化肥等投入品,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服务,承担市场风险,农户以每座每年8000元底薪包棚经营,年亩产2万斤以上部分由公司以市场价给农户支付提成,保产受益。通过与西安、西宁、上海、安徽等城市进行“农超”对接,订单供货,保障市场销售,这些撂荒棚已形成了以西红柿新品种推广为重点的有机绿色精品果蔬生产基地。2012年,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强势推进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了五沟千亩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区。园区涉及2个村8个村民小组,农户383户,总占地面积1600亩,总投资326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406座。如今,园区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从引进的诚坤公司运作模式中,羊下坝镇党委、政府得到的启示是,要规模化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必须走土地整体流转的路子。因此,镇党委、政府坚持“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各类土地流转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对比算账、分析效益,提高了群众流转土地的积极性。通过采取出租、互换等形式,整体流转了园区建设用地1600亩,建设用地由村委会和农户协商后,在农户自愿出租部分土地的前提下,委托村委会以每亩每年800元的租赁费由村委会与承租方统一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使土地“化零为整”。通过以土地整体流转为突破口,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而且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力。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突出标志。现代农业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支撑。羊下坝镇积极和上级部门沟通协调,有效整合了凉州区蔬菜办“物连网”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武威市气象局农业气象监测站建设项目和武威市设施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3个项目资源,为园区内配套了农业气象监测站,农户可以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掌握本地气象信息,提高日光温室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配套了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监控和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实时采集到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生产数据,指导农户采取相应措施,利用网络将生产环境数据和作物生长图像实时传输到互联网,了解作物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还可邀请专家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指导。园区内基本实现了生产数据可采集,生产环境可监控,远程诊断可连接,生产信息可发布的现代农业信息化目标。多次邀请农科院和区农技中心蔬菜专家向群众传授技术;先后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村组干部、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100多人到设施农业发展先进乡镇参观学习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等管理技能。镇、村每年都派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并为各村聘请了农民技术员,开通了热线电话。通过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分别有技术骨干6人、技术员25人、科技示范户500多户,不断增强技术服务队伍人员力量。同时,加大了典型示范户的挖掘和培树力度。严万福和韩延辉就是在园区日光温室产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户。六沟村七组村民严万福在六沟村有机绿色精品果蔬生产基地,通过流转土地、包棚经营、保产受益的方式,经营日光温室5座;五沟村七组村民韩延辉在五沟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区内,除了经营着自己搭建的2座日光温室外,还承包经营了诚坤公司8座日光温室。他们发展日光温室的经历,带动了一大批周边村组的群众参与到日光温室产业建设上来。六沟村有机绿色精品果蔬生产基地和五沟千亩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区经过两年来的发展,生产成本比原来降低20%,产量也将比原来提升近40%,单棚经济效益提升万元以上。日光温室(以60米棚长为准)年产量可达到2万斤,产值达到3万元,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园区日光温室年总产值达1624万元,纯收入达1000万元,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依托甘肃诚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羊下坝月生蔬菜储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同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营销网络,着力打造以羊下坝“诚坤”牌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特色蔬菜品牌,冲刺精品高端市场,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特色蔬菜产业化格局。
今年,羊下坝镇以做大做强五沟千亩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区为重点,在六沟村二、六组规划新建日光温室126座,通过借鉴五沟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扩面建设、打造品牌,冲刺高端市场上下功夫,已预留地块1600亩,占任务数的145%。通过狠抓民武公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和经济林示范点建设,已完成黄冠梨苗木栽植13.6万株、2260亩,占了任务数的130%。全镇已累计建成经济林3620亩。为了确保苗木栽得进、种得活,实行了镇村干部包经济林目标责任制,从开沟、定植、套袋、管护等各个环节给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由于春季风大干燥,为了加强对苗木的管护,由镇村干部每人自制纸袋1600个,完成苗木套袋13.6万株,形成了全镇干部包村包地块、分组分责任的工作落实责任制。不仅大大降低了经济林的栽植成本,也为群众生产提供了便利。
马顺龙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来到凉州区中坝镇花寨科技示范园区,登高瞭望,一座连一座日光温室银光闪闪,望不到边。走进花寨村三组农民孔维智的大棚内,满棚的辣椒秧上挂满了辣椒。正在棚里捋秧条的孔维智告诉记者,家里5口...
武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