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新闻 古浪新闻 民勤新闻 天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武威市 > 武威新闻 > 正文

明朝时:山西贾游落户高台

来源:兰州晚报 2009-12-13 20:42   https://www.yybnet.net/

▲编印好的族谱族谱资料图光明村王氏谱牒碑光明村王氏谱牒碑3光明村王氏谱牒碑6

在日前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高台县文物工作者在该县新坝乡光明村发现了一块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镌刻的族谱碑。该碑是迄今为止在武威、张掖、酒泉地区发现的唯一的明代族谱碑,该碑的发现,对于明代移民研究、谱牒研究、晋商历史,乃至明史和西北开发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台王氏的祖先在山西

12月1日,记者看到,该石碑青石质地,高1.14米,宽0.4米,厚7.5厘米。拱形碑额卷云纹,篆镌“王氏族谱碑记”六字。碑身正面,镌刻楷书凡十八行、660字。

碑文叙述了当地王氏一族明代嘉靖初年自山西汾州孝义县尚义坊迁居当地过程。碑身背面共242字,楷书镌刻王氏八世族谱。族谱碑记正文由族人王裕心撰写。

据考证,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中,天启二年壬戌科(1622年)三甲三百二十九名中之117位为王裕心。有文字记载:王裕心,字元涵,明熹宗天启二年;后金太祖天命七年;壬戌年(1622年)进士。初授南京国子监博士(从八品)。官至晋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巡抚。孝义县志书记载:“明大中丞王裕心墓,城西北三里”。而在《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一“魏忠贤乱政”一文中也记载:八月,署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蔡毅中,监丞金维基,博士门洞开、邓光舒、王裕心,助教张翰南、徐伯征、姚士儒、孙世裕、董天胤,学正王永兴、蒋绍奎,学录聂云翔、杜士基,典簿万民(敬心),典籍陈烈公,疏劾魏忠贤。上不问。毅中既与忤,四疏请告,亦不许。

提及王裕心这位祖先,高台县新坝乡光明村的王氏族人引以为豪。目前该村共有王氏户族59户224人,但凡王氏家族的人们都知道,自己的爷爷曾经多次告诉儿孙们,光明村的王家原本是山西王家,很多年以前双方曾经有过祭拜祖先的联系,但现在的后人只知道过去的历史,联系却没有了。

历史上甘肃四次大移民

据当地王氏族人讲,这块历经三百多年风雨的明代族谱碑,曾经经历了清朝辗转移动、文化大革命浩劫等磨难,但最终经过族人的保护,时下被安置在家族祠堂里。

“解读该碑的碑文,从中可以看到,山西孝义王氏即是‘贾游(做生意)\’至河西高台落户。从这块明代族谱碑文中也可以看到,高台新坝乡光明村王姓的祖先最早生活在山西孝义市。由此,便揭开了明朝时代的山西移民史。”高台县博物馆副馆长赵万钧讲。

提及山西移民史,人们便会想起山西大槐树。“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对此,甘肃的人们便有了一个既清晰又模糊的概念。

根据史料记载,甘肃历史上曾经经历过四次大移民。秦始皇时期,蒙恬修筑长城之后,在甘肃境内设置了榆中等县,甘肃就有了第一批中原移民。第二次是在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大批的中原移民陆续从中原地区迁移到甘肃。当时,执政的汉武帝也把大批中原地区的罪犯充军发配,让他们来到甘肃。西汉时期,最大规模迁至河西走廊一带的移民曾经多达40万人。第三次,也就是丝绸之路兴盛期,北魏隋唐时期,河西四郡成为都市化的区域,仅武威当地的人口就达到数百万人。甘肃第四次大移民,也就是在明初,大批山西晋南的居民迁至甘肃河西一带。

“山西孝义王氏,也就是第四次甘肃大移民时期,来到高台定居。由于王家既有官场史,又有做生意的经验,因此王氏家族在当时的高台属于殷实户。”赵万钧说。

山西移民?江南移民?

“明代,也是高台县一带屯田农耕再一次大扩展时期。《甘州府志》卷13载杨博《查处屯田计安地疏》说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沙州卫喃哥部二百余户一千二百三十余人来归,明廷召其居住甘州,“修筑城堡,以安尔居;开浚渠坝,以便尔耕;处给种粮锅铧,以恤尔穷。”甚至受汉农耕文化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开始由农转牧。《明经世文编》卷360载庞尚鹏《清理甘肃屯田疏》说:“查肃州有近山聚族者,相率垦田,告领牛种,与吾民杂居,并耕而食,照岁例纳粮”。这些,在王氏族谱碑碑文中也可以看到,碑叙晋自明初至当地治田事,甚为珍贵。明代高台所有官修水渠21道,灌溉920.61顷田地,镇夷所有田508.96顷。朝廷并设巡视甘州屯田水利御史特员管理农业。明代高台卫民屯田地高达1096.86顷。”赵万钧介绍。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史册及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祭祖园留言簿统计,明进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554个,移民共颁布全国18个省市、498个县市。其中河南106个县市,京、津、北129个县市,山东92个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61个县市。陕西、甘肃、宁夏51个县市,山西34个县市,内蒙古8个县市,辽宁10个县市,吉林3个县市,黑龙江3个县市,广西1个县市。移民以永乐年间居多,洪武次之,为明代移民的重点地区之一,这在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据介绍,当时除了山西人移民甘肃以外,还有大批江南人也来到了甘肃。洪武五年,南京周围的豪门大户和汴京17个姓氏的居民迁徙到甘肃中部,当时朱元墇的目的就是要加强长城内外的边防力量,保护明王朝政权的安全。

移民文化的争鸣?

事实上,根据资料文献记载:明初,河西“以夹一线之路,弧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对中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廷把河西屯田戍边作为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国策。

“寓兵于农,军屯、民屯分管,大兴屯田。当时,朝廷招募流亡或犯人为民屯,洪武初年,徙山西、山东等地移民数十万于河西垦荒屯田。大量迁移、随军或经商的人们来到河西后,不但把他们的饮食习惯、服饰文化、语言特色、生产方法等带到了河西,丰富当地文化的同时,也繁荣了当地经济。直到今天,当地高台人的一些饮食习惯、婚丧嫁娶等方面也保留着一些山西人的特色。

对此,亦有专家学者认为,当时晋商到甘肃高台定局,放弃了商业,从事农业,也是一种生产力的倒退。自洪武初年,大量的移民活动在西北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持续进行。从移民路线上看,既有西北区域内相互移民,也有跨区域的人口迁移。系列移民活动和大量农业开发对西北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人地关系的恶化,水资源过量开发,导致水资源萎缩;生产技术原始落后,只好通过扩大垦殖规模来增加粮食产量,而滥垦土地又造成地表生态系统的失调。

毫无疑问,移民文化为今天的甘肃奠定了文化底韵。但是当时在明清时期,当大规模的移民来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时,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变化,对此诸多专家学者存在着颇多的争议。

新闻推荐

去年 武威花两亿多元扮靓城市

本报讯 2009年,武威市投入到城市建设上的资金达2.79亿元。这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大力建设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品位,让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9年...

武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威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明朝时:山西贾游落户高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