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武威 今日古浪 今日民勤 今日天祝
地方网 > 甘肃 > 武威市 > 今日民勤 > 正文

秉持初心勇担当 砥砺奋进铸辉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勤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来源:武威日报 2019-10-09 18:5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姜新文

70年弹指一挥间,70年创造新辉煌。民勤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书写了从封闭向开放、从落后向富强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篇章,呈现出经济稳中有进、改革蹄疾步稳、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一幅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民勤发展图景铺展开来……

防沙治沙筑牢生态屏障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民勤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全县国土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沙漠和荒漠化面积占90.34%,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列入“两屏三带"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北方防沙带",属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民勤县志》记载:解放前,约有26万亩农田受风沙灾害,60多个村庄被沙压,每年约2.3万人迁徙他乡。

1950年春天,民勤县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民防沙治沙万人誓师动员大会,由此拉开了长达70年抗击风沙的帷幕。一代又一代民勤人持之以恒战风斗沙,千千万万“治沙愚公"、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向,秉承发扬“勤朴坚韧、众志成城、筑牢屏障、永保绿洲"的民勤防沙治沙精神,从一株红柳、一棵梭梭种起,干在沙窝、睡在沙窝、吃在沙窝,与黄沙相持、相守、相争,以“寸草遮丈风"的韧劲守望绿水青山,将绿色接力和守卫家园的持久战坚持到底。

在总结“土埋沙丘"、“插风墙"、“营造柴湾"等治沙经验的基础上,民勤人民创造了沙丘上设置黏土沙障的治理模式,被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命名为“民勤模式"。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林业六大工程的启动实施,民勤县生态建设逐步迈上以项目为带动、政府组织引导、部门协调配合、全民广泛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轨道。民勤县站在维护绿洲生存和永续发展的高度,始终将防沙治沙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注重从长远规划着手,从顶层设计入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认真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制定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等重点风沙口区域治理规划,科学编制《民勤县新时代防沙治沙10年规划(2018-2027)》,防沙治沙工作按规划、有计划稳步推进。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29.86万亩以上,其中压沙造林63.3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封育成林7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7.91%。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重现碧波,目前水面达26.6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有效阻隔了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合拢。据国家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民勤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分别减少6.26万亩、6.76万亩,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呈逐年减少、减轻趋势,整体处于遏制、逆转趋势。2015年4月,民勤县被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列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民勤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沙产业,将治沙与用沙、扶贫相结合,做沙文章、唱生态戏、打绿色牌,培育形成了沙生药材、特色林果、设施种养、精深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开发出枸杞、红枣、酿酒葡萄、苁蓉、锁阳等一批优质沙产品,实现了治沙与治穷的共赢。

重教尚学打造教育名县

民勤自古崇文尚学、尊师重教,素有“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的美誉。

“砸锅卖铁办教育,勒紧腰带建学堂"是民勤人民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真实写照。

“窗格用纸糊,桌凳用泥塑",课桌凳大多通过学生自带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民勤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全县各类学校数量少、规模小,教学设施简陋。1955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42.1%。

1984年普及初等教育后,民勤县出台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举全县之力,尽全县之财,全民动员,筹劳筹资兴建学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历史新跨越。1986年,全县财政在教育方面投入经费449万元,2018年达到45342万元,年均增长16.05%。1996年,民勤比全国全面“普九"目标提前14年,率先达到全省“高标准扫盲单位"标准,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树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

为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民勤县始终把优化教育结构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统筹考虑适龄人口发展变化及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主动适应教育发展形势,满足了不同地域和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县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2007年以来,全县共有191所农村小学调整为教学点,撤销农村中小学87所。2010年,县委、县政府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投资2.85亿元建设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城"项目,建成实验中学、南关小学、实验幼儿园和县特殊教育学校等4所标准化学校,建成校舍9.6万平方米,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000个、幼儿学位1500个。同时在农村集中布局1所中心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心幼儿园,实施“城乡一体、尊重自愿"的就学原则,农村部分学生自愿选择城乡学校就读,高中以上学生全部进城读书,形成了城乡协调、集约高效的布局结构,较好解决了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和农村学校薄弱的问题,充分满足了城乡群众教育需求。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机制,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冲刺清零行动,确保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失学,全县义务教育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民勤县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12年民勤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地区"称号。2014年,民勤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到了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要求,接受并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的评估认定,率先在全省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目前,全县共有小学教师1022人,是新中国成立初的4.7倍;入学率达到100%,比新中国成立初提高了57.9个百分点。

翻开民勤史志,民勤的教育活动始于汉代,明清时期共考取进士22人、举人210多人,一时名噪陇上。恢复高考以来,全县共有88621名考生被各类大中专院校录取,其中清华大学录取30人,北京大学录取18人,综合录取率由2010年的90.04%提高到现在的95.58%,成为甘肃名副其实的“教育名县"。

新闻推荐

民勤:增收致富“花为媒”

增收致富“花为媒"姜新文汤建华近期,民勤县三雷镇300亩万寿菊争芳斗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观,吸引了大量市民休...

民勤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民勤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秉持初心勇担当 砥砺奋进铸辉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勤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