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下山入川圆贫困农牧民小康梦
今年3月7日,天祝县南阳山片8个下山入川生态移民项目集中开工。此次开工的8个项目,包括移民搬迁、水利、设施农牧业、土地整理、电力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2.64亿元。今年为下山入川农牧民建设住宅2401套,搬迁安置移民2401户1万人。
这一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保护水源、林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松山滩草原生态环境,为兰州新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天祝藏区和谐稳定发展,是一项集移民搬迁、生态保护、小康建设、维护稳定于一体的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搬迁移民3万人,新建移民住房7193套,形成水、电、路及林、田、渠(管)配套,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齐全的新型移民搬迁区,保障群众出行、就医、教育、饮水及产业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全县高深山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天祝县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是武威市委主要领导心里装着困难群众,谋划提出并积极争取实施的一项综合性生态移民工程,是以为民谋利益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满腔热情为解决生活在天祝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办的又一大实事。
一
天祝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实验区,也是全省58个国扶贫困县之一。目前,全县尚有贫困人口8.7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0.8%,还有近5万农牧民生活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水源涵养林区和高深山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这部分人能否快速脱贫步入小康,直接关系到天祝县在全省藏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从2010年以来,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先后多次到天祝的高深山区调查研究,走遍了那里的贫困乡村,走村进户访问了众多干部群众。耳闻目睹使火荣贵深深感到,30多年来输血式扶贫之路愈走愈窄,一些地方越扶越穷,一些地方国家投入多而收效甚微。高深山区自然条件严酷,发展生产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移民成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高海拔地区农牧民群众贫困问题的最佳途径。火荣贵说,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设身处地为高深山区的贫困农牧民着想,加快高深山区农牧民移民搬迁力度,对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生存条件特别差的群众,用3到5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农牧民下山入川、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
实施下山入川工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人往哪里去、产业发展的土地从哪里来,一直是制约移民搬迁的一个瓶颈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往哪里搬的问题。武威市委主要领导经过多次调查后,了解到市内有一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农林场设施完备,农业基础强于高深山区,可搬迁部分贫困农牧民。可收缴这些农林场绝非易事。“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再难也要干,而且要干成!”火荣贵理直气壮:“一定要彻底改变这些农林场只为权力部门和少数人谋私的状况,剥夺一小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坚决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让这些土地为贫困农牧民造福。”
武威市委下定决心,顶着种种压力,清理收回市、区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农林场72个。2012年无偿划拨给天祝县7个整体收缴的市区农林场,总占地面积6053亩,搬迁祁连、旦马和毛藏等乡镇高深山区农牧民348户1616人,人均分配耕地2亩,户均建设1座日光温室和1座养殖暖棚。2013年,市委主要领导协调划拨黄羊河农场、金滩农场土地5000多亩,集中安置天祝县旦马、哈溪、大红沟等乡镇生态移民,搬迁移民450户2140人。
二
近日,记者来到从天祝县祁连乡搬迁到黄羊水管处农场的王长龙家。“早就盼着搬出那个穷地方了。老家自然条件恶劣,种啥啥不成,就连吃水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拉,那样的条件怎么致富?”王长龙说,在山里的时候,种地是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十几亩地需要近1个月时间才能种完。2012年搬到农场后,基本全是机械耕作,十几亩地只用了两三天就种完了,既省钱又省力。
从天祝县大红沟乡搬来的周国维也有同王长龙一样的经历。以前住在山上,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现在种的都是水浇地,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搬到农场后,他开始发展暖棚养殖,在新建的棚里养了50只羊,等积累资金和熟练掌握养殖技术后,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天祝县在县内搬迁安置中,以各类生产要素相对聚集的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为重点,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树立规模化配置、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的理念,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打破行政地域界限,充分利用现有耕地和荒滩荒坡,通过集中收回,统一规划,统一调整,统一建棚,统一补偿的“一集中四统一”方式,加快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盘活土地资源。近三年来,全县共流转土地7676亩,用于移民住宅建设和产业发展,为移民群众的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天祝县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要求,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移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2011年起,研究制定了生态移民规划和安置方案,动员各方力量,全力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全力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全县先后建成了华藏寺镇红大口、华藏寺镇黄草川、松山镇红山根、天堂镇天堂村、打柴沟火石沟、古浪县黄花滩、凉州区四坝、黄羊河农场等28个生态移民安置点。三年共投资60845.53亿元,通过市内农林场安置、毛藏库区移民新村安置、县城安置、县内易地搬迁安置、县外安置等多种方式搬迁移民5244户20086人。搬迁群众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均分配耕地2亩,户均住宅占地面积138平方米,人均住房由原来破旧的不足6平方米土木结构房达到15平方米以上砖木结构房,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1250元提高到现在的4600元。
天祝县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的深入实施,自然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县累计退出耕地10.7万亩、草原534万亩,不仅有效缓解了人地、草畜矛盾,保护了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林,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深山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三
“下山入川搬迁移民是贫困山区农牧民拔穷根、当年下山、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的好路子。”天祝县委书记张发基说,我们要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鼓足信心,加大干劲,做好下山入川移民搬迁工作,努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早日脱贫致富。
贫困地区要发展,主要靠产业发展,靠开发式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天祝县根据各移民安置点的实际,从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入手,按照“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遵循“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菜则菜、宜果则果”的原则,以户均3亩棚的标准,分别制定产业培育建设规划,着力培育产业发展体系。目前,各移民安置点逐步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养殖暖棚为主导,劳务输转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近三年来,先后建成华藏寺镇红大口、黄草川和松山镇红山根等易地扶贫搬迁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48个,累计建成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6497座,每户有了一项稳定的增收产业,户增收入达到2万多元,为移民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走在黄羊河集团农场移民安置区,可以看到正在村民忙碌的身影,一户户人家在这里安家落户开始新的生活。“搬到这里住上了这么漂亮的新房,以后再也不到山沟里去受罪了!”从天祝县大红沟乡上西顶村举家搬迁到这里的农民屈福对记者说,以前生活条件太差,一遇到下雨天,山里沟深路滑,外边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更别说娃娃们上学了。搬到川区后,有了水泥路、自来水,圈舍养牛羊,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天祝县立足于独特的地理、自然、气候资源,大力培育高原特色产业,以产业化扶贫项目为载体,加快构建“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着力培育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以高原夏菜为主的高效农业和以马铃薯全膜垄为主的旱作农业,探索出了一条高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富民强县的新路子。2010年以来,县上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财政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同时累计注入担保资金2.05亿元,发放妇女小额贷款6.86亿元、双联贷款5.3亿元、双业贷款4.23亿元,先后建成华藏寺镇栗家庄高原设施林果效益试验示范园、打柴沟镇上河东日光温室示范点、哈溪镇东滩人参果示范园、松山镇阿岗湾红提葡萄示范园、华藏寺镇野雉沟生态养殖示范园等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以人参果、红提葡萄、高原夏菜、马铃薯、食用菌、天祝白牦牛和天祝肉用细毛羊为主的基地化生产格局。2013年全县特色种植面积达到38.35万亩,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9.2万亩,旱作农业种植面积达到9.07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27.41万亩。设施农业累计达到8.53万亩,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256个,设施农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种植业产值达9.66亿元,畜牧业产值达5.02亿元,特色农牧业收入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72个,培育和引进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多个无公害蔬菜品种和白牦牛系列产品分别得到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产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天祝县始终坚持把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训作为扶贫开发一项重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项目+产业+科技”三位一体科技扶贫模式。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以上,骨干培训5000人以上,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1.45万户,培养了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同时,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先后完成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245项(次),示范163项(次),示范面积达70多万亩,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大田高效节水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良种良法的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培育了一批设施农业、高原夏菜、旱作农业科技示范点,起到了典型引路、辐射带动、整体推动的作用。认真开展以“两后生”为主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先后组织输送贫困家庭“两后生”2855名,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积极开展“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为1700名符合条件的补助对象发放培训资金255万元。
天祝县县长王英东说,为了全力实施好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今年,要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思路,积极整合协调落实各类项目资金,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和资金筹措力度,形成资金合力,确保移民搬迁工作有计划、按步骤进行。
马顺龙
新闻推荐
古浪:查找问题为群众真整实改得民心只有找准问题,整改才能有的放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古浪县拓宽渠道主动查找问题,强化措施推进即知即改,着力提升教育实践活动实效。古浪县高度重视信访...
古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