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村里党旗红
——记古浪县黄花滩乡黄花滩村党支部
先锋引领
本报记者 马顺龙
人勤春来早。2月中旬,记者在古浪县黄花滩乡黄花滩村看到,在养殖暖棚里、果蔬大棚里、设施农牧业工地上,处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
黄花滩村是典型的移民村,全村720户3870人,全部是从古浪高深山区搬迁下来的贫困户。村党支部书记胡中山说,2011年武威市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壮大日光温室、暖棚养殖规模,引导农民建好小康住宅。近3年来,黄花滩村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盖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发展新路子。
主体生产模式推行之初,胡中山带头建起养殖暖棚,养羊1500多只,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黄花滩村群众发展暖棚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村50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已发展到80多户,羊存栏达6万多只。“现在的黄花滩村,养羊100只以下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养羊。”胡中山调侃道。
为推进养羊产业聚集发展,黄花滩村周密规划部署,充分利用河滩地、闲滩空地规划养殖小区,打破区域、村组限制,实行“大园区小群体、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模式,家家户户都在园区内搞养殖,无论小户大户,都联合购买羊只、饲料,统一销售,抱团发展。同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合作社还采取赊销种羊、托管育肥等方式,帮助300多户困难农户发展养羊产业。
在黄花滩村党支部一班人的积极引导下,全村养羊大户给困难农户赊购价值200多万元的红砖、水泥、钢材等材料,解决了部分群众的资金问题。同时,采取大户担保、互相担保等方式,为困难群众联系落实贷款累计2000多万元,争取各类资金近200万元,解决了许多建棚群众的燃眉之急。
村民郭忠一家生活困难,为帮助郭忠家脱贫致富,2012年村党支部帮助他家建起了3座暖棚。在胡中山的担保下,郭忠贷款5万元购买了70只种羊。如今,郭忠家的羊存栏已达500多只,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五保户岳培榆夫妇多年来一直靠国家救济生活,看到大家靠温室和暖棚致了富,也想搭温棚,胡中山便资助1.7万元帮岳培榆建起了一座蔬菜大棚。如今,岳培榆家的大棚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他逢人便说:“我现在也有存款了,再也不靠国家救济了。”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短短3年,黄花滩村设施农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从弱到强的转变。在黄花滩村,“家有百只羊轻松奔小康”已成为共识,家家户户围地建棚,向养殖要效益。2013年,黄花滩村累计建成养殖暖棚2200多座,户均达到3座;羊存栏6万多只,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养殖业收入达到家庭年总收入的74%以上。建成日光温室100多座,栽植特色林果1700亩。
3年来,黄花滩村坚持“抱团发展共致富、互帮互助谋出路”的理念,大力发展设施养殖业,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年上升。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000多元,到2013年,人均纯收入已突破7000元。
随着收入增加,黄花滩村90%的农户建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液晶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90多户农民开上了小轿车、40多户农民有了皮卡车、翻斗车。村上建起了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每到夜晚,广场上灯火通明,村民唱歌跳舞,其乐融融。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推荐
古浪:查找问题为群众真整实改得民心只有找准问题,整改才能有的放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古浪县拓宽渠道主动查找问题,强化措施推进即知即改,着力提升教育实践活动实效。古浪县高度重视信访...
古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