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新闻 古浪新闻 民勤新闻 天祝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武威市 > 古浪新闻 > 正文

武威:科学的思路引领转型跨越发展

来源:甘肃日报 2012-10-31 00:20   https://www.yybnet.net/

今年以来,武威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自加压力,调整目标,真抓实干,奋力赶超,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呈现出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工业经济调整增长、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的局面。至9月底,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赶超进位成效明显:生产总值列全省第5位,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第1位,提升4个位次;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列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列全省第3位,提升8个位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列全省第1位,提升5个位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列全省第4位,提升5个位次。

近三年来,武威经济社会发展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总量不断扩大、效益稳步提升,是武威历史上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与2009年相比,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大口径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在全省市州的位次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稳步向前推进,每年的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有的指标翻番增长。令人惊喜,鼓舞人心。

马顺龙

确立科学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武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武威市委确立了科学的思路,引领了科学发展,促进了转型跨越。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思路。无论是一个区域经济的计划制订,还是一次商业投资,都需要有一个思路来引导其目的的实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路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能否顺利成功达到既定目标。所谓思路,实际上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正确的途径,就不可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路决定出路。俗话说,行成于思,政成于思。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没有正确的思路,就不会有好的出路。思路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武威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严重匮乏、矿藏稀缺、基础薄弱。民勤、古浪县是典型的生态恶化沙区和干旱区,天祝县是地处青藏高原高海拔藏区,凉州区是人口超百万的传统农业大区。水资源人均量仅为全省的1/2、全国的1/3,耕地亩均量仅为全省的1/3、全国的1/9。荒漠的沙漠化面积占66.5%,风沙线长达654公里,沙尘暴频发。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品种少、储量小。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省后位,城镇化率仅为28.9%,比全省低8.2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达56.1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6.1%。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改变武威面貌,加快武威发展,是武威人民最强烈的愿望。

武威的出路在哪里?要解决武威出路问题,必须解决武威发展思路问题,只有思路对头,才能找得到出路,走出困境,走向繁荣。面对武威的现实,就应总结历史,痛定思痛,确定思路,寻找出路,咬住目标,不断攀升。2010年初上任的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深感压力很大,任务艰巨。但有压力就有动力,火荣贵上任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准武威落后症结,提出了武威发展新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不拘一格用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竭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实践充分证明,这个思路是符合武威发展实际的,是正确的,广大干部群众是从心底里拥护的。

无中生有抓项目

扩大经济总量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改变武威落后状况,实现转型跨越,必须大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解决长期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大项目、好项目的问题。作为非资源性地区,我们强调,实现跨越发展,重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武威全市上下树立强烈的项目意识,抢抓政策叠加和产业梯度转移机遇,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提升区位优势、管好用活土地、树立大资源大市场理念、营造良好环境,力促客商赚大钱,武威大发展。2010年以来,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70项,落实到位资金250.2亿元。共实施项目1454项、总投资1230亿元,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8亿元,其中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75项。交通、水利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G30线永古高速永登至乌鞘岭段、S211线武威至仙米寺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新开工建设金色大道、金武高速、双营高速,新增、在建高等级公路446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986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151公里,路网密度27.5公里/百平方公里。西营、红崖山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并发挥效益,红崖山水库淤积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凉州新城区建设、西郊农网完善等项目全面启动。

武威无中生有抓项目,实现转型跨越,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都要通过项目建设来实现。事实证明,离开项目的支撑是行不通的。近三年来,武威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充分认识抓项目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始终把“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无中生有抓项目、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和指导项目工作的基本思路,始终把无中生有抓项目作为推动武威转型跨越的根本出路,始终把无中生有抓项目作为根本的工作方法,自加压力,寻风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破解怎么抓项目的问题,切实抓好项目工作,为武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发展的成效是检验发展思路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今年以来,武威市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1月至9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8.12亿元,增长69.29%;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2.88亿元,增长45.8%,占全年计划的83.6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07.72亿元,比去年全年多57.1亿元。全市500万元及以上在建项目824项,同比增加348项,增长73.11%,完成投资322.41亿元,增长45.39%。其中:新开工620项,同比增加264项,增长74.2%,完成投资206.24亿元,占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额的63.97%。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77项,占全部在建项目的21.5%,比去年同期增加71项;完成投资201.76亿元,占在建项目投资额的62.58%。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自前7个月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后,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势头。1月至9月,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94项,总投资2076.92亿元,增长605.24%;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42项,总投资841.25亿元,落实到位资金240.2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84.8%,增长219.34%。在第十八届兰洽会上,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0项,总额726亿元。其中武威市与信发集团共同建设武威煤炭集疏运基地至新疆准东煤田铁路专用线、古浪煤电及铝加工产业链和氟化盐3个项目,总投资420亿元。

坚定不移抓工业项目

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2009年,武威市产业比重为27.75︰38.26︰33.99,转型跨越重在优化经济结构。2010年以来,武威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引项目、找矿藏、建园区、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集中力量抓“液体经济”、化工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制造业和风光电基地等项目。共实施工业项目446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3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7亿元,连续两年保持了50%以上的增速。荣莹照明20000盏太阳能路灯、古浪鑫淼5万吨双氰胺一期、海纳塑业管材、润峰电力200兆瓦光伏组件一期、龙腾管业5万延米波形钢板桥涵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青啤60万千升啤酒、荣华易地搬迁技改、古浪鑫淼60万吨电石等重点续建项目进展顺利。海润光伏等35项1159兆瓦光伏发电、甘肃承威3000台专用车、河北珠峰30万辆电动车、山东华鹏10万吨高档玻璃制品、甘肃紫轩酒业民勤5万吨葡萄酒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黄羊工业园区循环经济项目进展顺利。工业投资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截止9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4.9亿元,超年度计划14.9亿元,增长100.06%,增幅同比提高13.5个百分点。

推进主体生产模式

调结构强农富民

武威市突出调结构、促增收,全面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加快传统农业向节水高效农业转型。2010年以来,共建成设施农牧业24.4万亩,累计达到38.4万亩;发展以葡萄、红枣、枸杞、优质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44.8万亩,累计达到66万亩。今年,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201.6万亩、占全省的26.8%,旱作农业61.8万亩。

通过实施主体生产模式推进、科技入户、“下山入川”、惠农政策落实、融资平台搭建、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十项工程,有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基础条件的改善。上半年共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建设施农业4.1万亩,建特色经济林7.8万亩,发展旱作农业40.5万亩,贫困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32元,增长23%。“下山入川”移民1936户、8448人。修建农田末级渠系350公里,完成预制件1000公里,农村公路铺筑路面271公里,落实梯田建设地块6300亩。帮助群众新上基础设施项目189个,产业项目170个,公共服务项目378个。帮助34775户农户发放贷款近16亿元。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6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维修改建167个。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立市既是武威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武威市坚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中心,打好“三套组合拳”,破解“结构性缺水”例题。遵循“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方针,统筹抓好节水、造林、治沙、防污四个重点,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乱采滥伐规定。加大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启动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2010年以来,封山(沙)育林(草)74.4万亩、通道绿化3090.9公里、义务植树3206.1万株。完成人工造林98.5万亩,其中今年上半年完成46.5万亩,占全省的19.4%。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是国家战略工程,2010年是国家规定实现重点治理近期目标的最后一年,面对前4年只完成任务的40%、当年要完成60%治理任务的严峻局面,武威市统一思想、调整思路、完善措施、严明纪律,奋力拼搏。围绕完成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市委书记公开向全社会承诺,按《规划》要求,如果当年完不成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达到2.5亿m3的目标任务,将引咎辞职;完不成重点治理任务,请求省委对市委、政府班子和区县省管干部,给予处分。到年底,以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2.62亿m3为标志,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0.887亿m3,全市水资源配置总量比2006年减少7.1亿m3,近期治理目标全面实现。为加快治理进度,也为了争取项目和资金,他们自加压力,努力争取,《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调整实施方案》得以批准实施,将规划后10年的治理任务集中在前5年提前实施。通过持续治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远期两大约束性目标今年提前八年实现,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连续三年形成了3—11平方公里的人工季节性水面,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停止下降,部分区域开始回升。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温总理称赞: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到今年10月25日,以蔡旗断面过水3.34亿立方米和民勤地下水控采0.86亿立方米为标志,提前8年实现了国家确立的2020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

推进城乡融合

构筑城镇化新模式

实施城乡融合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武威市委主要领导创新的一个思路:以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为支点,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镇化率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由于生态环境敏感、发展基础落后,城市规模过小、农村面很大,武威市城乡发展始终面临低水平均衡发展困境。如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需要从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中不断探索。武威城小乡大,工弱农强,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带动农村能力弱、工业无力反哺农业。”为此,武威市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镇化率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确定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交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金色大道”,不但缩短了时空距离,还能加强市域内部联通密度,提升区域发展优势,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椎和主动脉。在优势地区聚集生产要素,加速城乡空间融合,在占市域7.5%的土地上,聚集全市60%的人口,形成80%以上的经济总量,带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金色大道”在一年时间内拉通了全线路基,新建了投资规模近300亿的城乡、工业项目,以建设设施农业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目前,金色大道已完成主线路基工程,铺油通车20公里,力争年内建成通车。基本完成了沿线绿化景观林带和特色林果长廊建设任务。凉州城区影剧院、博物馆、体育馆和卫生、水务、农林牧综合服务楼等工程进展顺利,金熊猫公寓、皇台小区保障性住房工程开工建设,天马湖景观治理、海藏湖生态治理和城市天然气综合利用等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核心区累计规划建设新农宅示范点98个、农村新型小区34个、新农村示范点12个;已建成新农宅示范点68个、新农宅4125户。核心区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金色大道沿线现代农业等示范点正在布局建设。今年2月,省委书记王三运在武威考察时对核心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这个模式特征,我给你们概括三句话:工业新型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你们就大胆地按这个思路去做,实实在在地做,做出成效。”

扩大“三牛”效应

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武威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关键的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广大干部在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发挥聪明才智,奋力创先争优。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在用干部上,我们坚持‘五湖四海\’、坚持‘德才兼备\’、坚持群众公认具体化的要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干部人事政策,完善选人用人办法,推进各级干部勇担重任、履职尽责。坚持培养、使用干部与促发展、抓项目紧密结合,优胜劣汰,优任劣汰,真正使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舞台,让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腾位子,培养造就干净、干事的领导干部队伍。”为此,武威市委旗帜鲜明地树立和落实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坚持让干部用项目说话,让项目为干部说话。明确提出,要打破以庸俗的老乡、亲友、同学划线用人的错误观念行为,凡是托人说情的干部概不提拔。市委主要领导说到做到取信于民,做到为官: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做事:多谋善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市委主要领导的人格魅力,使广大真正干事创业的干部从心底里认可,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干事创业,不用托人说情送礼打点谋求升官。

武威市委完善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认真贯彻四项监督木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推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努力解决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干部问题。2010年面向全国公开选聘4名工业园区干部;2011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了31名县级领导职位人选,得到了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今年结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面向全省公开选拔选职7名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单位的县级领导职位人选。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严把提名、推荐、酝酿、讨论等关键环节,坚持做到市委常委会议参会人数不到三分之二不研究,民主推荐得票率不到60%的不研究,民主测评优秀率不高的不研究,群众有反映尚未调查核实的不研究。市委常委会先后对600多名县级干部拟任人选进行了票决。推行市直部门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跨部门单位交流和内部轮岗交流制度,共有153名干部通过竞争走上了中层岗位,对117名科级干部进行跨部门单位、跨市区交流,对61名科级干部进行内部轮岗交流。制定实施了鼓励干部职工自愿改任非领导职务和提前退体的政策,共有190名县级干部、615名科级干部和179名其它干部职工改任非领导职务和提前退休。加强干部实绩考核,坚持不换思想、不变作风、不见成效就换人,对考核评定的2个一般班子、4名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县级干部进行了诫免谈话,对履职能力差、延误工作、影响项目建设的8名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时进行了调整,对2人免职。

武威市委扩大“三牛效应”,完善落实更加灵活、开放、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近两年来,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836名,其中博士25名,硕士216名、“211工程”院校毕业生346名,增强了人才对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撑作用。

思路是个纲,纲举目张。武威近三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说明思路对头,定位准确,用人得当,立足于武威市情,既体现了武威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又考虑到武威长远的发展,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有强烈的捕捉机遇、认识机遇、珍惜机遇的机遇意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自从思路确定后,全市上下认定这个思路既是武威眼前的又是长远的发展战略,是引导武威经济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并在发展中根据新变化,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不断地调整思路,补充新的内容,促经济社会发展在思路范围内健康运行,为武威赶超进位、富民强市、转型跨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暖棚养羔奔富路

本报记者齐兴福2月13日是正月初四,大山深处的古浪县横梁乡磨石沟村年味正浓,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时响起。中午时分,正在村委会忙活的村党支部书记张锐接到了妻子芦翠萍打来的电话:“赶紧回来,‘黑头\’...

古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武威:科学的思路引领转型跨越发展)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