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鸠江区白茆镇套北村,眼下,村里连片种植的4000亩生态水稻颗粒饱满、丰收在望。又到丰收时节,中国·套北“丰收季”活动即将拉开帷幕。这个国庆假期,一系列特色鲜明、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活动将引来八方游客,与当地群众一起共庆丰收年。套北村“丰收季”展现的不仅是一幅醉人的乡村丰收画卷,也是鸠江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扇窗口。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之上,鸠江区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到“十四五”末把鸠江区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
产业兴旺 成为乡村振兴“引擎”
9月的江北大地秋高气爽,天朗气清。走进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处处绿色掩映,一派生机勃勃。在诚信家庭农场的大棚里,45岁的李尚东已经忙活了一个上午,棚内温度很高,李尚东早已汗流浃背,但看着辣椒藤挂满惹人喜爱的小辣椒,他的脸上难掩丰收的喜悦。“这段时间一直在忙,国庆节后,这批辣椒就要上市了。”李尚东说,目前农场种植的70多亩辣椒很快就要上市,之后西红柿、韭菜、西兰花、蒌蒿等品种也将陆续上市,农场的蔬菜会一直销售到春节前后。
诚信家庭农场占地426亩,近500个大棚,李尚东雇了30多名工人每天在农场帮忙。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的运用,蔬菜的产量较以前有所提升。“像水肥一体化滴灌的灌溉方式,就能更好地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改善蔬菜品质,提高产量,还可以节省人力,节约用水。”李尚东说,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农场蔬菜产量较以往提升了20%。目前农场一年种两季蔬菜,最多的一季有十几个品种,农场全年蔬菜总产量近14000斤,销售到芜湖、合肥、巢湖等地,满足大型商超、个体经营户等各类市场的需求。
相较李尚东还在田里忙碌,姚尚春则稍微能松口气了,他的葡萄园里葡萄销售已经接近尾声。走进尚春家庭农场,大片的葡萄棚映入眼帘,一串串葡萄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2016年,在外地打拼多年的姚尚春回乡创业,开办了这家从事葡萄种植和销售的家庭农场,引进了巨玫瑰、醉金香、阳光玫瑰等品种,按照有机产品认证的标准,采用有机、天然、生态的方式进行精心培育。有机葡萄究竟长啥样?“有机葡萄果粒松散,果形不大,一串也就几两重。”姚尚春说,与市面上很多一串有两三斤重的葡萄不同,有机葡萄外形看上去较为普通,但它不催熟,是自然生长。“农场150亩葡萄园,也就剩下七八亩葡萄还没采摘,国庆前就能全部销售完。”姚尚春说,除了销往芜湖及南京、马鞍山等地,他也在积极地开拓市场,吸引周边市民前来采摘游玩。
在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像李尚东、姚尚春这样经过多年培育已经小有名气的家庭农场还有很多。作为鸠江区乡村振兴“一号工程”,鸠江区委、区政府正努力将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乡村振兴样板区。白茆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白茆镇将统筹规划,根据鸠江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编制《白茆镇农业产业布局及乡村旅游规划》以及《省级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将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定位为芜湖市的都市农业后花园、“长三角”市民的优质菜篮子基地,利用白茆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环境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打造芜湖市域范围特色乡镇。
“白茆镇将在农业主导产业和乡村旅游上持续发力,做好‘红+绿’结合文章,探索\‘白+黑’旅游模式,打造花卉观赏区、果蔬采摘区、粮油生产区、水产体验区、农产品加工区、蔬菜技术集成展示区、红色历史参观区、美丽乡村样板区。”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对八个功能区的建设,优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产业布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园区知名度,进一步加快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形成“春赏花、夏采摘、秋休闲、冬民俗”的四季可游之地,推进鸠江区乡村振兴“一号工程”顺利实施。
产业兴旺是撬动全域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鸠江区正因地制宜,重点打造“四大工程”:着力打造白茆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工程,成立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挥部,设立产业园管委会,加快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招引一批三产融合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力争2025年底前争创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惠生联圩生态建设工程,分期开展圩内群众搬迁和土地流转工作,努力把惠生联圩打造成江北的十里江湾生态风景廊道;实施沈巷高效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聚焦蔬菜、特种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大力推行现代化规模化生产,建成一批绿色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打造成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官陡梦湖田园综合体建设工程,打造集精品农业种植、生态休闲观光、高端酒店民宿、水上娱乐竞技、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一站式高端旅游度假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鸠江区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编制《鸠江区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开展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到“十四五”末把鸠江区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
农旅融合
绘出乡村旅游新画卷
以水稻为“颜料”,以大地为“画卷”,在白茆镇套北村阡陌交错的稻田里,一幅幅创意稻田的艺术图案已经绘就,呈现出一片与众不同的田园风光。
登上十余米高的瞭望塔,这片占地125亩的创意稻田中,一幅幅图案惟妙惟肖、跃然眼前,有反映乡村振兴的丰收景象,有象征奋勇拼搏、敢为人先精神的“渡江第一船”,还有寓意中国梦的“神舟飞船”和表达祝福情感的“我爱我的祖国”。这些图案通过黄色、黑色、绿色水稻的创意组合,在大地上一一呈现,令人惊艳。
据白茆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这片创意稻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出不同的“大地画卷”。春季,这里4000亩的油菜花海蔚为壮观,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踏青。而到了夏秋季,水稻田里的“彩绘”又会让这片土地呈现一幅别样的田园画卷。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又到丰收时节,以“品味丰收 嗨翻长假”为主题的中国·套北“丰收季”活动也将拉开帷幕。9月30日至10月7日,在套北村及周边,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等待着游客的光临:白茆镇第一届农家菜烹饪大赛及现场品尝,邀请农家乐餐馆及城乡居民报名参赛,自带食材做特色农家菜,由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共同打分评选出特色招牌菜;鸠江乐跑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的均有纪念奖牌;稻田徒手抓鱼、钓鱼活动,游客报名即可参与,战利品可买也可重新放回鱼塘;非遗及特色农产品展销,集中展示全区各镇街特色农产品和非遗产品。此外,乡村文艺展演、高雅艺术进乡村等活动也精彩纷呈,在这个金秋时节,当地群众将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起共庆丰收年,共享辛勤劳作收获的喜悦与幸福。
从前籍籍无名的套北村,如今已迈上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套北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乡村经济多元功能与价值,以“花”为媒、“稻”为笔、“地”为卷,绘出“油菜花海”“创意水稻”等旅游主题,年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村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15年的18627元提高到2020年的28031元,年增幅达到10.1%。如今,该村高标准农田已全域建成、灌溉水利波光粼粼,“一年四季、全域全时”的特色旅游格局初绽光芒,“春赏花、夏采摘、秋休闲、冬民俗”成了村民创业致富的生意经,熙熙攘攘、比肩接踵的游客让昔日圩区的“穷疙瘩”变成了美丽江南的“香饽饽”。
打造套北农业旅游品牌,是白茆镇推动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十四五”期间,白茆镇致力打造“一环一区多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新建道路、永定大堤、塔江路、无为大堤为基础打造成环形生态廊道;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打造乡村旅游核心示范区;策划六洲暴动主题园、渡江战役第一船、滨江原生采摘园、滨江湿地观光园和江心洲国家自然公园等主题观光园,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开展全域旅游发展新时代。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加大旅游道路、旅游公厕、旅游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镇域旅游综合承载力,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示范区。
白茆镇乡村旅游发展是鸠江区加快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一个缩影。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鸠江区正在绘就乡村旅游新画卷。鸠江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介绍,首先是依托农业资源,白茆乡旅基地拥有4000亩油菜花海,600亩桃花林以及葡萄园、瓜田等,乡旅基地以农业资源为核心,提供田园景观欣赏、农事体验、农具文化展等休闲项目,让游客回归自然,体验农耕文化。其次,以当地的优势产业为依托,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业休闲观光。另外,鸠江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也较为丰富,白茆乡旅基地与六洲暴动旧址及胡竺冰故居、渡江第一船始发地等红色旅游景点相邻,可以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学习党史,追忆先烈,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户外拓展线。此外,围绕乡村生态资源,加快推进白茆生态小镇建设和开发,积极推进旅游民宿、乡村体验、农耕文化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今后,鸠江区将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功能效益、人文理念、产品特性、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农为本理念,实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同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休闲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标准化、功能多样化。此外,鸠江区还将从历史文化、民间传说、农事节令、地方民俗、特色美食、非遗项目传承等方面,挖掘景区文化内涵,讲好本土故事,树立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该工作人员表示。
□ 记者 季鲲/文 梅韬/摄
新闻推荐
○恺老为作者题词“室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张恺帆诗选》○《张恺帆书法作品集》1908年出生于安徽省...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