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麻鸭、虾蟹……散落于芜湖乡村中大大小小的美食资源正成为江城消费扶贫的绝佳媒介,“好吃会吃”的芜湖人也在这些年的扶贫攻坚战中,摸索出了一条“消费扶贫 美食为先”的道路。
2019年11月,记者对全市相关情况进行了了解报道,从餐饮协会负责人的介绍到商务局专家的政策解读,从曾经贫困户的买卖账本到扶贫干部的心得经验,从市场消费者的有口皆碑到饭店大厨的点评首肯……以无为县的散养麻鸭为例,记者见证了扶贫农产品交易、配送、结款、包括烹调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全市扶贫的热诚与全民美食的热爱。
所谓消费扶贫,是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年初提出的概念,指的是让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而芜湖,早在国家大力倡导这一扶贫方式之前就有所行动。2016年,芜湖市餐饮协会与南陵县凤洲村签订协议,收购当地的特产小红稻,助力村民脱贫。到如今,全市消费扶贫涉及四县的贫困村,消费内容涵盖了米、油、家禽、农副产品等多个食材领域。均为深层帮扶,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产销模式。
在今年的晚报读者嘉年华上,芜湖市餐饮协会与南陵县长乐村签定了消费扶贫意向协议。记者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在现场的展销台上,长乐村的贫困户徐德水带来了一口袋的香菇与十多只大王鸭,他所在的区域人气爆棚,很多中老年读者用自己积攒多年的淘菜经验“望闻问切”后,发现这些确实是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一时形成了“抢购”的局面,活动开始后一小时内农产品就全部售罄了。现场,长乐村的扶贫干部也是“拼了”,为了展现香菇的纯绿色无污染,带着记者一起掰开香菇,空口生吃。别说,确实有一种清新柔韧的口感,并不生涩。
零售方式的消费扶贫热闹鲜活,集体订购式的消费扶贫又多了几分专业与干练。11月19日上午,芜湖市餐饮协会从无为县湘安村订购的100只扶贫麻鸭到货了。贫困户吴本华开着面包车,带来了自己的表叔表婶,一只只大麻袋里是连夜宰杀好的麻鸭。餐饮协会的副秘书长王军搬来了一个地秤,两人一袋一袋过秤,再分别计算,吴本华记在练习簿上,王军直接记在手机上,然后两人核对重量,现场即交付钱款。吴本华说自己养鸭子不容易,谢谢大家的扶贫支持,王军说扶贫是一码,东西品质要过得去,后面还会有更多的订单。
一路了解下来,消费扶贫,既是消费也是扶贫,它既有人性化的关怀与倾斜,也有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与引导。也正是如此,消费扶贫这条路才能走得长远,走得开阔。
■ 记者 程茜
新闻推荐
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第二届古代中国国家研究的新探索”工作坊在清华大学文北楼召开。本次工作坊延续了上一届的讨论...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