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照柱
“庄稼之人不得闲,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句歌词形象地描述出传统农业辛勤劳作的模样。时代催生变革,改革推动发展。2016年,普济圩农场对延续了20多年的土地经营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原来的“以包代管”为“土地统一经营”,变土地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极大释放出了发展活力。时值初秋,记者来到普济圩农场,广袤的土地上一片生机勃勃!
“在那片田‘飞’完后,再到离路边最近的这两块田‘飞’一下,今天可收个早工。”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8万亩水稻已进入破口抽穗期,8月29日是水稻生长中最后一次施药,直接影响到水稻的品质。普济圩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孙士金与技术员李熙通过电话调度植保无人机机手。“穿着皮鞋种田,坐在家里收钱。”这是孙士金对普济圩现代农业变革最直观的感受。普济圩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成立4年,发展也上了4个台阶,目前能够涵盖旋耕、打浆、基质旱育机插秧、无人机植保、机械施肥、机械收割、秸秆打捆回收等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一个拥有5000亩土地的分厂生产管理人员从以前200多人,变成现在不足10人。在满足集团公司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普济圩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高效的农业生产、国内外优质农资以及灵活的经营模式,深受无为县、枞阳县、郊区等周边区域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欢迎。
“农业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也没有竞争力。”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副总经理徐国东说,“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农业才算起步。”2016年底,他从陈瑶湖镇党委书记的岗位调任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公司工作,从农业生产区域的综合管理者,变成一名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在这短短3年里,徐国东经历了2017年12月“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建立“1+4+4”现代化母子公司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成立普农集团-浙江大学水稻新品种选育中心,创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等,普济圩逐步形成的“集团+产业公司”发展格局,尤其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使他对现代农业有了全新认识。
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广大职工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管理人员人均收入由2015年5万元增长到2018年7.5万元;农业职工在享受45亩身份田的基数上,足额缴纳“五险一金”,能获得科学种田指导。二分场职工黄治安见到记者,热情邀请记者前往他所经营的土地,他家今年种植了48亩的稻虾田和60亩水稻田,“稻虾田比普通水稻田要肥沃,日常田间管理难度相对较高,如今有了普济圩科技小院,心里就更加踏实了。”普济圩科技小院今年7月挂牌成立,是由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携手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以及六国化工公司打造而成,旨在依托高校科研资源,共建“虾稻试验肥”田块,探索构建长江经济带稻虾综合种养专用肥研制与养分精准管理技术模式。与此同时,集团公司还持续深化土地经营机制改革,通过逐步收回土地经营权,与种子公司、金迈公司、农服公司等农场资源不断进行有效整合,完善升级从种子繁育、农资供应到商品粮收购的农业生产流程,有效激活国有农场蕴藏的巨大生产力,并取得粮食产量连年丰收,2016-2018年累计生产粮食15.56万吨,实现生产总值5.32亿元,营业收入6.36亿元,完成利润总额2891万元。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近年来,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建设,并与铜陵铁塔公司合作,共同推出“普济圩智慧农业一期”项目,由指挥决策平台系统、秸秆禁烧及大田四情监控系统、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智能农机管理系统“四大板块”组成,把秸秆禁烧火点预警、虫情预测、农机作业调度、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模块对接到集团公司大数据中心,实现农业可视化诊断、远程控制以及灾害预警等功能,做到了“生产有记录,过程有控制,流向可追踪”。“现代物联网技术的运用,给传统农业开了‘慧眼’、装了‘翅膀’,使农业生产变得更简单、高效!”作为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智慧农业项目承建负责人,孙士金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他还现场演示操作智慧农业系统平台,“你看到视频图像中的斑点有深有浅,就是有的地方是异常的,比如杂草多了、需要打除草剂,就可以电话指令的方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普济圩的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持续改变生产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优的现状,变单一的种植业为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旅游一体化的农旅系列产业,逐步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糯稻产业链和产能大、品种丰富、认证档次高的有机产业。”徐国东对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翟婉倩冯光宇)8月23日,市政协副主席方国华率队深入无为县,就上年度“深入推进脱贫攻坚”重点协商议题建言成果转...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