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世宁 谢芸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贫助弱、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公益事业,也是彰显政府责任的民心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自法律援助列入省民生工程以来,芜湖市全面提升法律援助的质量,在应援尽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应援优援”。芜湖市办理援助案件数量近年均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2018年,全市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674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2071人次,为群众挽回损失或取得经济利益4524万元。
门槛降低 更多困难群众获援
法律援助的对象,是弱势群体。记者了解到,申请法律援助有一个重要门槛,即经济困难标准。降低这个标准,需要政府增加财政开支,但能让更多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为此,芜湖市将申请法律援助的认定基准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调整为城乡统一适用的最低工资标准。将军人军属、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将重大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赔偿、坑农害农的假药假肥假种子的损害赔偿等纳入援助范围。2018年,全市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674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2071人次,为群众挽回损失或取得经济利益4524万元。
“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着力点。” 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袁琼告诉记者,芜湖市健全完善了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信访对接机制。近年来,为保证贫困村人民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市司法局将农产品质量、征地拆迁中居住权、继承权等纳入法律援助拓展服务领域内容。同时,开辟建档立卡贫困户绿色通道,只要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即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对于家庭情况特殊的受援人,援助律师主动上门服务;每个贫困村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建立QQ群,方便困难群众咨询法律问题,申请法律援助。
服务高效 案件质量不打折扣
由于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许多地方的法律援助机构主要集中于城市社区,而最需要法律援助的广大基层农村往往非常缺乏。为此,芜湖市积极推进立体化法律援助服务平台建设。如今的芜湖,基本实现县级法律援助中心临街落地全覆盖,乡镇(街道)和重点行业(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村(社区)、重点企业、外来人员集聚区法律服务点全覆盖。同时,通过登录安徽省政务网、关注“芜湖司法”微信公众号、拨打“12348”服务热线,群众只要点击鼠标或拿出手机,就能咨询或办理法律援助申请业务。
虽属“免费服务”,但法律援助的质量不能因此打折扣。这事关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群众对法治的信仰。芜湖市将案件质量提到了“生命线”的高度,打出质量管理组合拳:一是建立法律援助专家库,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集体讨论、“会商把脉”;二是推出“点援制”,让受援人自己选择律师;三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全程跟踪监督办案过程。每个案件办理结束后会立即得到一份评价报告,由办案机构、评估专家、当事人、援助机构等一同打分。
2018年8月,无为县村民朱某的妻女被郑某驾驶的变型拖拉机撞伤致死。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情况后,指派施律师为其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办案律师3次主动上门服务,积极做好受援人思想工作,为当事人争取了最大的经济利益,获得了受援人和办案机关好评。
此外,市司法局深化部门协作,推动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律师辩护全覆盖。据悉,2018年,全市共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110件,刑事案件从2013年的占比不足8%,提高到目前的占总案件比47%。芜湖市还建立刑事法律援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全市刑事法律援助律师志愿团。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法治更不能缺席。我们相信,通过深化法律援助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群众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法治红利,对改革的获得感也会越来越强。”袁琼说。
新闻推荐
近日,无为县公安局经过缜密侦查,破获扒窃类案件3起,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为群众挽回损失6200元。近日,开城派出所接到居民柏某...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