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晨辰
5月5日,马鞍山日报社收到了一份表扬信。来信群众通过表扬信,深切感激华康养老院全体工作人员一年多以来对他们一家三口以及入院其他老人的悉心照顾。6日,记者探访了这家写信人笔下“和家里一个样”的养老院。
群众点赞
老年生活别样精彩
华康养老院坐落在花山区健康路同济菜场对面,门外是充满烟火气息的老街集市,门内是竹影婆娑的静谧庭院。
走进一看,院内二层小楼呈四合院模式,露天走廊,四面环顾可看到每扇房门,门前有鲜艳的花草,平台上晾晒着素净的被子和冬天的棉袄。院子里,老人坐在树下打牌、下棋、唠嗑,有护理员推着老人活动,不远处大厅依稀飘来戏曲声……
一问得知,是67岁的陶爱华写的表扬信。她紧紧握住记者的手,“您来了呀,我带您参观参观咱们的家!”
据了解,陶爱华和老伴何发来、婆婆万义英来养老院已一年多了,她对每位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付出都看在眼里、暖在心头,这封感谢信是她在五一前夕凌晨写下的。“我文化程度不高,但写的都是心里话。这里装修条件不是那么高大上,但服务是很人性化的,在这里养老非常舒心、快乐。”
闲适恬静的养老院里,最忙碌的要属护理员了,据了解,华康养老院现有近20名护理员,负责老人的半护理和全护理。护理员非常辛苦,从早上4点忙到晚上7点,挨个房间帮老人喂饭洗澡、洗衣打扫………“我是农村苦出身。养老院对我也不错,我要尽心尽力把老人护理好。”护理员黄永才憨厚地笑着说。
陶爱华动情地说,自己最想感谢的就是这些护理员们,“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也很有耐心、不怕受气,真正把老人当自家亲人来侍奉。”自家老伴入院一年多来,癫痫、脑梗、老慢支等疾病没有发作过一次。
211房间住着来自无为县的张纯木夫妇二人,妻子常年瘫痪卧床,5年前搬来养老院后,在黄永才等护理员的精心护理下,妻子干净体面、神志清醒,张纯木减轻了负担,“我现在舍不得走,把这就当自己家啦。”
还有一位得胃癌和羊角风的老奶奶,从前进食只能靠鼻子打流食,今年已经能喝点杂粮稀饭了,这些都要归功于护理员们的辛勤付出。
正聊着,飘来阵阵饭菜香,养老院午饭时间到了。食堂当日菜肴是红烧仔鸡、煨冬瓜、炒嫩笋和番茄鱼丸蛋汤。几位老人笑着告诉记者,“院长去年在老家养了猪和鸡,准备今年养肥了我们改善伙食呢。”
创业圆梦
用爱心打造养老之家
临近中午,华康养老院院长张跃华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由于刚接手另外一家养老院的管理事宜,这段时间她忙得不可开交。
“膳食可以说是我们养老院的一大特色。我不怕花钱,给老人吃得安全健康最重要。” 张跃华介绍道,食材、配料都是市面上的优质品牌,一日三餐,食堂根据季节调整,保证科学营养的同时,还根据老人的特点和需要精心烹制。
午饭时间,张跃华按照惯例挨个房间去问问饭菜合不合口味、住得好不好、有什么要改进的。看到她的身影,这些老人们喜笑颜开,90多岁的冯延英奶奶拉着她的手不肯放,“好孙女,我很好,你好不好?”
今年49岁的张跃华有颗孝心和爱心。开办养老院是她年轻时的梦想。2000年,她辞去了市医药公司稳定的工作,拿出多年积蓄开办了一家养老院,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悉心照顾,让他们安度晚年,为子女解决后顾之忧。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20年的努力,最初养老院只有两人入住,现在张跃华已在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开了五家养老院,每个养老院入住都达100多人。院里住宿环境优美、室内条件优越、设施齐全完备,为老人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张跃华始终坚持“思想上尊敬老人、感情上贴近老人、行动上服务老人、工作上关心老人”的工作方法。她常和护理员们说,对老人不要较真,要像照护孩子一样来照护他们,老人任性时要宽容,及时“认错”让他们感觉体贴和被尊重。“老人就是‘老小孩’,为一点小事和老人争是非,把老人气病了,那才是最大的不应该;把老人服务得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让他们健健康康地多活几年,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事业指明了方向。对此,张跃华决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将养老院办得更好,努力探索传统孝文化与现代的孝亲、爱老、新型养老服务理念相融合的新路子,“用爱心让老人的夕阳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3日,市委书记潘朝晖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无为县部分镇村,督导检查脱贫攻坚和扫黑除恶等工作。潘朝晖先后来到...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