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卫东)4月29日晚,市民邢庭国老人因病去世,其一对眼角膜被成功摘取,用于救治两位眼疾患者,帮助他们重获光明,其遗体捐至皖南医学院遗体捐赠接收站,用于医学教学与研究。邢庭国老人是今年铜陵市第三例遗体角膜捐献者。此前,4月28日晚,市民何家贵老人因病去世,捐出了一对眼角膜与遗体。两位老人用大爱之举,为人生乐章续上华美的尾声,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世上。两日内出现两例遗体角膜捐献,彰显了铜陵市文明之城的社会风尚。
据了解,邢庭国老人1948年出生于无为县,1966年招工到铜陵市一家矿山,成为一名矿山机械操作工,后调入一家建材企业工作。退休后,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热心帮助他人,与邻里友善相处。2015年,老人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重症肌无力,进行了手术治疗,一直在家康复休养。一次,老人在与邻居交谈中得知,老友丁忠建签署了遗体(角膜)捐献志愿书,志愿去世后捐献遗体器官,便向丁老了解遗体器官捐献知识,萌发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老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家人开始并不理解与接受,老人便耐心地做家人的工作,最终赢得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2018年10月,老人赶到市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角膜)捐献志愿书,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并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遗体器官捐献知识。4月29日晚9时,邢老因病去世,遵照其生前遗愿,家人联系了市红十字会,皖南医学院遗体捐赠接收站工作人员和合肥爱尔眼科医院专家连夜赶到了铜陵市。4月30日凌晨2时,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见证下,邢老的一对眼角膜被成功摘取,其遗体随即被运往皖南医学院遗体捐赠接收站。“老邢的捐献之举让人敬佩,是我们的学习榜样。”老友刘吉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邢老不厌其烦的现身说法下,大家逐渐接受了遗体器官捐献,有的还表达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意愿。
据了解,何家贵老人出生于1940年,积极响应号召参军到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在铜陵有色地质队工作,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休后,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发挥一名老党员的余热。何老家人告诉记者,捐献遗体器官一直是老人的心愿,家人也从当初的不理解到接受老人的想法。得知自己病情恶化,生命随时可能终结,2018年10月,何老写下了一份遗嘱,叮嘱家人一定要完成其心愿,在其去世后捐出遗体与器官,用于医学教学与研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随后,老人赶到市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角膜)捐献志愿书,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4月28日晚8时30分,何老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遵照其生前遗愿,家人联系了皖南医学院遗体捐赠接收站和合肥爱尔眼科医院,捐出了其遗体和一对眼角膜。
“遗体器官捐献,是造福他人,让逝者生命之光得以延续的高尚行为。”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社会公众对遗体器官捐献重要意义的认识普遍较低,制约了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的深入开展。铜陵市遗体器官捐献从无到有,到如今捐献者人数和签署志愿书者数量均排在全省前列,仅今年4月份就出现3例遗体角膜捐献,尤其是两日内连续出现遗体角膜捐献,彰显了铜陵市文明之城的社会风尚。
新闻推荐
晨报讯近日,为巩固和扩大公路路面联合治超工作成效,合肥市公路局制定了《合肥市2019年环巢湖旅游公路治超专项行动工作...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