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成年后随父外出闯世界。凭着热爱、勤奋和不懈的追求,二十多年来,她的中长篇小说,在国内顶级的纯文学杂志上可谓遍地开花,先后出版了十几部书籍,在安徽、江苏乃至全国文学界绽放异彩。她,就是安徽无为籍作家李凤群。
李凤群,笔名格格,1973年出生于无为县姚沟镇太白洲村,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篇小说集《边缘女人》,长篇小说《大风》《大江边》《颤抖》《非城市爱情》《没有春天的网恋》《活着的理由》《背道而驰》《悲江》《骚江》《如果我爱》等。
这个在当年闭塞的江心洲上长大的姑娘,14岁勉强读到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8岁时,她终于告别种棉花、黄豆、山芋的农耕生活,告别家乡,随父外出闯荡。
她的父亲常在苏皖之间做些木材小生意。于是,她跟着父亲来到常州,在一家服装厂打工。父女之间的深情,让李凤群铭记在心,也给她的写作提供了源泉。一天,当她跟往常一样在上班时,有位工友神秘地拿出一份报纸。原来,李凤群以她和父亲为原型创作的小说《父亲的女儿》在《常州日报》副刊头版发表了。几天后,一位看过小说的读者找到她,表示愿意推荐她去常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深造。就这样,她幸运地接受到高等教育。大专毕业后,李凤群离开服装厂,先后从事文案策划、营销。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她一步步做到高级经理。根据这一段亲身经历,她写出《成功心态5大法则》。
婚后,她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生活美满甜蜜。那一段时间,除了写工作上的广告文案,几乎不再动笔去触碰其他的文字。直到2000年的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坐下去就很难站起来,躺下去就很难坐起来”,去医院一检查,是肾脏出了严重问题。病中的她幡然醒悟:“这几年,我把自己给弄丢了,太注重实际利益了。”从那时开始,她躺在床上,一边忍受着病痛,一边重新开始读书创作。
“第一部长篇小说《非城市爱情》用铅笔写的,21万字是找人打出来的。”天道酬勤,厚积薄发,紧接着,《背道而驰》《活着的理由》《没有春天的网恋》……一部部长篇相继面世。她的语言朴素风趣,是村头巷尾随处可闻的话语,绝非书斋里的臆造和构想;她对叙事节奏的控制,舒缓平稳,能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平衡与美,充分体现出她娴熟的写作技艺。
曾有评论家认为,到目前为止,从最初的爱情小说、网络小说,到现在的乡土小说、成长小说,李凤群的写作风格一直在变,但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她的小说是从她的生活经历中呕血而出,就像树从土里长出,有着极自然的风貌和力量,以及令人赞叹的只属于长江女儿的想象力。
她写的故事,大多发生在“长江边的一个小村庄。”她的大多数作品中,都有李凤群个人生活的影子。“小说不成熟,但百分之九十都是真实的。”李凤群表示,自己不善虚构,包括70万字的《大江边》,基本都有生活原型。虽定居南京近二十年,但李凤群表示自己长篇小说的背景都是故乡。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年那个从江边的小村庄走出去的不知尘事的小丫头,早已凤凰涅磐,蜕变成优雅、淡定、成熟、从容的知性作家。可是,无论沧海桑田,不管斗转星移,她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根,不会忘记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不会忘记那巍峨蜿蜒的无为大堤!
倪旭生(铜奖)安徽无为
新闻推荐
在70年前发生的伟大的渡江战役中,参加战斗的不仅是男人,同时还有许多不太为人所知的女性的身影,她们同样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