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6日,起草了《寻亲启事》,在各县区张贴,请求镇和街道帮助核实有抱养经历的女性;1月18日,芜湖县反馈线索,夏冬(化名)小时有抱养经历,现嫁至六郎镇,在江苏宿迁打工,原户籍清水街道,但亲生父母已经找到;另无为县反馈线索,明真(化名)在无为县洪巷乡卫国村,后确认为本乡内抱养。1月19日,南陵县反馈,郑梅(化名)有抱养经历,在上海打工。是从肥东嫁到南陵县的,养父母都已去世,其它消息暂无;1月21日,走访滨江山庄小区,希望能有收获……
竹篮留婴 身搭手巾
写了一个月的“寻亲日记”,思念多年的妹妹依然没有确切的下落。昨日,芜湖市民梁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向记者讲述了寻亲心愿。“父母亲年纪越来越大了,心里的失落感和愧疚也是有增无减。希望能借助晚报的力量,得到更多有关妹妹的信息。”
梁先生告诉记者,46年前,他家境贫困,家中还有2个姐姐,又逢母亲生病住院,一个小妹妹无力抚养。“当时老人一时糊涂,忍痛将4个月的女婴送走”。时间是在1972年6月份,具体的日期不记得了。“那天我也去了,我3岁。母亲说当时天已经热了,我穿着背心,身上还起了痱子。”
地点是在芜湖老8号轮船码头候船室。女婴被放在一个竹篮里,上身穿红色小花单衣,面黄肌瘦,身上还搭了一条花手巾,留有“父母江北人,母亲住院,出生日期1972年2月6号”的字条和奶粉等物。
放下女婴,一家人坐船回江北。但从轮船离开码头鸣笛那一刻起,亲生父母就后悔了。等船到达裕溪口(港),3岁的小儿子忽然发现妹妹不见了,哭得十分伤心,父母心就更软了。于是,立刻买票回去,“那时船程慢,一趟要一个半小时”。就是这一来一回的3个小时,女婴已被人领走,不知去向。“候船室旁边有家小卖部,店里的人也证实了孩子被领走了。”之后,梁先生一家多次来芜托人寻找,一直没有结果,“但估计在芜湖市的可能性很大”。
茫茫人海 多方打听
说到他的“寻亲日记”,梁先生表示主要是为了做个整理,也方便和老人说。今年1月21日,他走访了滨江山庄的一位退休会计,对方回忆说,确实在40多年前8号码头有一个弃女婴被叫商兰(化名)的女性抱走了,并最终确认就是1972年。
同小区还有一位姓金的老人,她曾担任过售票员,认识商兰并证实其某年夏天在码头收养了一个女孩。“大致的时间地点都能对上,还说那个孩子眼睛大大的。但现在不联系了,不知道住哪,孩子的出嫁情况也不清楚。”后来,又拜访了一位姓贺的女士,对方是从江北调到8号码头的售票员,但她对“丢女”一事并不清楚。
梁先生告诉记者,这条线索在不久前还有了新进展。商兰确实收养了一女叫小锦(化名),但户口报的是1973年9月。小锦目前在政务新区一家公司上班,条件尚好。梁先生经多方联系,与她本人单独见了面。她对自己的抱养经历并不知晓,但表现很平静。“仅从面相看,与我家人相近相像的地方也不多。”
别无他求 唯愿无憾
“妹妹今年也46岁了,如果还在身边,是排行老四的。”梁先生说,双亲早已退休,安度晚年,目前身体尚健,子女孝顺,生活可算殷实无忧。但是,每每想起弃女之事,老人都痛心疾首,母亲更是常常以泪洗面,平时家人都不愿触及他们内心的伤疤。今年,老人的心结打开了,回忆起当年一些细节,再次鼓起了寻女的勇气,“别无他求,只想在有生之年不留遗憾”。
“46年来,思念、等待、寻找一直不曾停止。不知妹妹你现住何处,生活安好?你的亲生父母及4个同胞手足想寻你回家!”梁先生的联系电话是18356572001,有知情的读者请和他联系,提供线索,当面酬谢。
记者 程茜 (报道中人名均为化名)
新闻推荐
纤细的身材、温暖的笑容,是卫艳给人的第一印象。卫艳现任镜湖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科科长、公诉科副科长,工作中既有女...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