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宏林村有3个月了,除了仅有的几次去县、镇开会,人基本上就没有出过村。早听说镇里的赶集比较热闹,于是专门挑了一个早晨,骑车去感受一番。
说到赶集,先来说说赫店镇。赫店镇距县城6公里,被称为无为的“西大门”。 据无为网一篇文章介绍,很久以前,在县城通往开城桥的道上,有个叫邵家巷的村子,开有茶馆、饭馆、旅店,供人歇脚。常言道:人到凉亭要歇脚,马到凉亭要吊阴。村口有一片黑松林,树木繁茂,阴暗幽深,常有歹人在此剪径。此外林中还有家两兄弟开的饭店,专以揽客为名,干些蒙汗药酒翻人和人肉包子等杀人越货勾当,是家“黑店”。后来恶人两兄弟死了,村里其他店主便以“赫”易“黑”,说“黑店非黑,赫赫有名”。这便是赫店地名的由来。
赫店一直是劳务输出较多的乡镇,尤其是从事保姆这一行。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日报刊发一篇采访无为农村保姆的通讯,文中写道:“中国保姆出安徽,安徽保姆出无为,无为保姆在赫店。”是时,无为有20万人外出务工,其中一项是做板鸭生意,而掌管板鸭技术的多半是保姆。即便放在今天,无论你走南闯北,尝到了多么美味的板鸭,但如果说板鸭的“故里”和技术的“鼻祖”,赫店无疑要占据一席之地。
赫店虽然以外出做保姆和板鸭出名,集市里卖板鸭的却极少,好像只有一家。当然,能在“高手如林”的赫店把板鸭店开下来,得到一致的认可,没有两把刷子肯定是玩不转的。
乡下人平时农活忙,交通不太方便,集市并非天天开,而是逢农历的“三”、“六”、“九”开集,一个月九次。据说,周边的另一个镇是“二”、“五”、“八”开集,一个月也是九次。两镇恰好形成了互补,也不影响有急需的人家去购物。
开集的这天,人们早晨6点就来到镇上。整个集市里,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可能夸张了点,但确实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各种农村自产的蔬菜、瓜果,野生的鱼虾、家养的鸡鸭,装在竹篮子,放在塑料皮上,摆满马路两边,由头发花白的老人向你售卖,一看就知道是上好的食材。还有许多小商小贩用货车三轮车拉来小商品、小玩具、小物件,价格低廉得怕人,用个喇叭重复播喊:“便宜了便宜了,2块钱一件,5块钱三件……”赶集的人们,一般都是骑着两轮电瓶车;也有人带着家里的老小,就开电瓶三轮车。来到集上买完东西后,顺便吃一碗小馄饨,或一屉小笼包,接着满载而归,一早晨就这样过去了。回到家里,一般8点不到,收拾收拾,一点不耽误下地做活。
我在赫店的集上仅买了两样东西,一次是6毛钱一斤的大西瓜,带回村里与大家共享。一次是买了声名远播的赫店板鸭,听说这种板鸭是用中草药熬制出来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吃下后,我倒并没有发觉有什么特别。所谓的赶集,意义也许高过形式,气氛高过内容。毕竟,这是农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农村文化的一部分。
张申尚
新闻推荐
太方便了,跨省看病也可“一卡通”啦芜湖市基本医疗保险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本报讯(记者陈旻)7月28日,芜湖市宦女士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办理了出院手续。与以往不同的是,作为参保人员,宦女士通过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持社会保障卡就完成了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她也成为芜湖市首例跨...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