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丹丹
2016年下半年,经过几个月的思量,家住弋江区某小区的朱先生放弃了购买“学区房”的打算。放弃的理由很简单:“现在住的小区划片到安师大附小西校区。本来我对这种扩容新建的学校不信任,后来得知我认识的好几位比较‘牛\’的老师都抽调过来了,心里终于踏实了。”
今年1月,随着无为县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芜湖市四县四区全部成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教育公平不断彰显,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十三五”芜湖教育发展的精彩开局。
这是芜湖市着力构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的两道掠影。记者采访中获悉,芜湖市在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普及普惠水平的同时,整合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一批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迅速进入高起点、优质化的轨道,更多家庭得以共享发展成果,更多孩子得以享受起跑线上的公平。
重金投入夯实教育基础
再偏远的农村小学也有了塑胶操场,规模再小的校园也有了“在线课堂”——在今天的芜湖农村学校走访一圈后你会发现,那里早已不是记忆中校园破旧、设施落后的模样。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已全部达标。”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的背后,是锲而不舍的教育投入:2016年,芜湖市投入2.2亿元完成66所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自此,累计完成达标学校453所,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方面,各级财政共投入5.94亿元,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70个,维修、改造面积13.76万平方米。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芜湖市去年新建146个“在线课堂”建设项目,实现“在线课堂”全覆盖,教育信息化试点市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试点单位评估验收。目前,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校园网络访问畅通率均达100%,班级多媒体设备配备覆盖率100%,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
“不让一位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芜湖市始终积极践行这一承诺,2016年实现建档立卡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数据显示,去年全市资助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学生890人,高中阶段孤残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学生545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年下达资金7117.9万元,累计资助学生4.4万人次。全年下达义务教育“四免一补”经费3.6亿元,28万名义务教育学生从中受益。
整合资源实现优质均衡
“以前‘有学上\’就行,现在追求的是‘上好学\’。”市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一改变折射出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发展新命题。对此,芜湖市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一方面探索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办分校、结对帮扶等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记者采访中获悉,通过“优质学校+分校”的方式办学,运用“一体化”“连锁式”管理模式,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能够迅速进入高起点、优质化的轨道,大大缩短了新建学校的“成熟周期”。以市直属安师大附外城东分校为例,学校和安师大附外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统一办学理念,统一配置教师队伍,统一课程设置,迅速赢来众多家长的信任和青睐,2016年秋季学期小学一年级开设7个新生班,初一开设7个新生班,接收转学学生近300人,办学规模满负荷运转。
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集团30个、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70个,其中2016年全市新成立5个教育集团(2个学前教育集团、3个小学教育集团)。安师大附小扩容为本部和东校区、西校区,办学规模达126个班,2016年秋季三校招收近900名新生就读。在扩大本地优质资源覆盖范围的同时,芜湖市积极引进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协议,华师大芜湖外国语学校于去年9月正式开学;引进北师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在城南建立“北师大附属幼儿园诺博教育基地”,促进高校教育资源与地方办学的深度合作与实质性共享。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严明纪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市纪委通报近期查处的4起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无为县司法局原局长张晓斌收受他人钱款问题。2009年至2013年,张晓斌...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