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是产业体系逐步优化。工业经济量增质升。规上工业企业116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2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63.7%,企业上市挂牌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丰”。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75个。农产品加工产值920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16家。
二是有效投入稳步扩大。185个重点调度项目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增长20%。钱营孜低热值煤发电、科立华化工等项目开工建设。雪龙化纤二期、左右家私等加快建设,海升果胶二期、秉拓电子等项目竣工投产。德上高速砀山段、宿灵泗快速通道全线通车,民航机场选址通过专家评审,国省干线公路完成投资50.8亿元。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计划104.1%。
三是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全市重点工程完成投入183亿元。宿城大外环即将全线贯通,中心城区建成区实现“双75”。整合各类要素逐步向县区集中,实现首位产业产值480亿元,增长25%,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达到84%。实施“园区项目建设年”活动,各类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逐步释放。
四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全市审批权力事项精减56.6%。三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布运行。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登记注册企业8890户。出台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放开城镇落户限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PPP模式试点。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增长12.3%。
五是人居生态显著提升。国家园林城市正式公示,新建公园、游园、街头绿地38个。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连续十七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明显提高。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三年治理工程,“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4座秸秆发电厂建设加快。
六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4.7%。新建各类保障房3.38万套,基本建成1.84万套。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五险”参保180万人次。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125所,完成149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宿城一中城南学校建成使用,宿州鞋业学院挂牌成立。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新解决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实施扶贫开发“五个一”重点工程,减贫11万人。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宿州市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潜在增长率高于全省、皖北靠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同时,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交织影响,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压力并存。需要采取积极有力政策措施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建议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财政收入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5%左右,动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把“调转促”作为经济工作主引擎和总抓手,推进十大重点工程落地生根。力争申报建设第二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实施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新增规上企业80户。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增2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传统特色文化产业与创意文化等融合发展。新增贷款130亿元,力争主板上市1家,辅导备案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5家,实现直接融资60亿元。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工程。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250个。推动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二)着力扩大供给需求,释放改革创新动力。
推进供给结构改善。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完善联系帮扶困难企业机制,稳定市场预期。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房地产去库存。注意防控金融风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大中型工业企业30%建有研发机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占比达到2%。推进“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云计算等领域融合发展。加快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继续扩大有效需求。全面落实“四督四保”,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0亿元。推动怀洪新河洼地治理工程、G104泗县段等尽快开工,加快建设快速通道、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大项目,确保郑徐客运专线正式通车。推进合青高铁泗县段、宿州民航机场等重点项目。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统筹推进国资国企、投融资、财税、司法、文化、医药卫生、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
(三)着力促进城乡建设,推动统筹协调发展。
加强城市工作。落实“一融双新”工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实施“宽带宿州”战略,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
加快城乡建设。实施四大类105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00亿元,主城区力争实现“双80”。实施棚户区改造210万平方米。继续实施“555”工程,推动县城扩容提质,提升重点乡镇。
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开展“16城同创”。新增提升绿地35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绿道30公里以上。支持推动新汴河城区段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发展体制。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和工业节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推动节水型城市创建。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大力发展风能、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试点。继续推进采煤沉陷区、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利用。
(五)着力优化区域格局,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各县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新签约落地10个、新开工和技术改造10个、新投产10个。继续深入实施“3111”工程,实现县区首位产业产值550亿元、工业税收18亿元。
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市经开区同步推进扩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工作。支持鞋城申报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市高新区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宿马园区力争打造全省合作共建示范园区。加快泗县当涂现代产业园、上海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等园区建设。
拓展发展空间。主动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广泛参与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建设、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振兴发展。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宿州海关建成开关,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共享。
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光伏扶贫等脱贫措施。开展“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90个贫困村和13.8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启动人文城市建设,扩大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开放共享。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广全民健身。加快市立医院新区等项目建设。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五险”参保185万人次。启用低保信息系统,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再解决7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新闻推荐
陈兴福 1 郎广“十三太保"的由来皖南一带民间很早以来就有在茶馆说书、听书的风俗习惯,当时比较流行和广受欢迎的就有《说唐全传》、《岳飞传》、《忠孝杨家将》、《宋史演义》等...
无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无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