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无为新闻 > 正文

芜湖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芜湖日报 2014-01-29 10:35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2版)各位代表,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发展困难增多的情况下,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态势,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芜湖市经济运行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区生产总值等部分指标未实现更好预期;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服务业比重偏低等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江南和江北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问题仍较突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与主要任务

201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芜湖市推进跨江发展、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品质、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的发力年,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改革和发展任务重大而艰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更趋于复杂。从国际看,世界整体经济不稳定;从国内看,挑战来自“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核心是“稳中求进、改革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暨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扩消费、稳投资、促出口”为经济工作主线,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力求发展上有新举措、改革上形成竞争新优势,积极应对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困难,努力将经济调整期转变为芜湖市率先崛起的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结合宏观政策导向和芜湖市转型发展的实际,考虑需要与可能、积极与可行,兼顾与“十二五”规划指标相衔接,且按照不低于全国、全省增速,并适当保持省内领先的要求,提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充分挖掘消费需求。把扩大消费与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争取自贸区政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拓展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充分利用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政策,支持电子商务、4G网络等信息消费和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发展,扩大汽车、家电等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优化消费环境,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着力扩大投资需求。本着“优结构、稳投资、稳增长”的原则,继续发挥好投资关键作用,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2014年芜湖市列入省“861”计划项目645个,总投资8124.6亿元,计划投资882.6亿元;初步安排各级政府计划投资479亿元,其中市本级政府计划投资187亿元,县区政府计划投资292亿元;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672个,计划投资1044亿元。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结合跨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过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杠杆作用,完善投资项目发布机制,在市政、教育、卫生等领域推出一批项目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继续做好项目储备和申报,按照投资政策导向,不断充实提升项目库,加大中央投资和外贷项目争取力度。完善项目点评机制,强化投资调度和督查,着力提高重大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谋划成功率。

努力拓展出口需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好汽车及零部件、家电、工程机械等优势产品对出口的关键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强境外投资指导服务,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战略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鼓励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

(二)全力推进跨江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统筹江南江北协调发展。按照“南北共建、以北为主、建管结合、以建为主”的思路,举全市之力推进江北开发建设,启动江北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拉开新一轮发展的大框架。进一步加大对江北地区资金投入,增强江北综合交通承载力,引进更多带动力强的龙头产业,加快推进江北江南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提升江北地区整体集聚和辐射功能。

完善城镇化发展机制。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推动芜湖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加快推进南陵、无为县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建设,创新芜湖市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完善户籍、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优化城镇化布局。编制市辖区、县主体功能分区规划,促进城镇空间布局合理均衡。加快实施“147”空间发展战略,改造提升主城区,按照主城区定位规划建设江北新区、三山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集聚人气。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加快发展无城、湾沚、繁阳和籍山4个城市副中心,高标准建设高沟等7个新市镇,支持基础条件好的县城和重点镇提质扩容。

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长江支流内河、陆域岸线等专项规划编制,重点推进跨江通道和江北路网建设,提高南北快速交通能力。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

加快培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 “千百亿”企业培育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6122”工程,着力推进机器人、新型显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试点建设,加快建设埃夫特万台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长信科技TFT-LCD显示屏减薄等项目。推动四大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整合优化资源,突破发展瓶颈。着力培育通用航空等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具有突破性、带动性和示范性的关键项目。

优化产业布局。抢抓国家出台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载体建设,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主动承接主体功能区产业横向转移。重点围绕首位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大承接力度,鼓励企业重组兼并,培育形成产业集群。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点,努力通过扩大内需,消化一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转移一批;优化组织结构,兼并重组一批;严格环保安全能耗标准,淘汰一批。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合作对接,积极引进优势资源,以三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建设载体,着力构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农产品冷链、城市物流配送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综合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适应消费升级的服务业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抢抓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创建旅游、文化科技产业等试点示范,加快打造欢乐城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集中连片开发优势农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化、品牌化和集群化发展。加快发展智能农业,以南陵大浦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核心,扩大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粮安工程、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等,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加快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交易、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骨干企业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培养。

(四)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区域金融中心

进一步健全金融体系。推进大江银行批准筹建,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围绕区域股权投资中心建设,继续引进大型、优质的股权投资企业。推进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探索筹建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大力引进非银行机构总部,打造金融支付中心、后台中心,建立多元化、宽领域的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结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向和创业板门槛降低的机遇,加大上市企业培育、改制和报会力度。落实上市工作六大推进机制,充实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树立标杆企业,通过首发上市、增发、并购重组、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点面结合推进股权融资。抢抓国家将“新三板”试点扩大至全国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力争形成“芜湖板块”。充分发挥“四所一中心”金融集聚效应,有序推进三类准金融机构、物流“小巨人”培育企业等办理股权登记托管,加快推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板”)建设。

进一步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开展精准化银企对接,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加大债券、票据、保险资金、资产证券化推进力度,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水平,扩大社会融资总量。探索市政债、小微企业增信债、“新三板”企业集合债等新的融资方式,积极申报发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支持经营规范、业绩良好的小贷公司等准金融机构进行再融资,全面提高金融支持城市建设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维护金融秩序,防控金融风险,妥善处置金融债权债务。加大政府平台公司的重组整合力度,形成以市场为主体的资产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增强政府融资实力,以增量盘活存量,积极化解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考评制度,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推进芜湖市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为建设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信用体系打好基础。

(五)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突出指标约束,强化考核评价。完善生态环保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监管,建立重点企业能耗台账,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探索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对控制不力的地区及时实施预警调控。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控高耗能行业进入,加快淘汰水泥、烧结等行业落后产能和工艺。

推进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加大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拓展光伏发电在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的应用,推进严桥风电、信义光伏与生态农业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加快太阳能、地热能建筑一体化应用,创建绿色建筑,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新能源在城市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比例。强化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加气站规划布点,合理布局油气电合建站和水上加气站。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推进全市再制造等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提高开发区资源产出率。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推动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循环化改造。

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大气污染整治行动计划,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理工作,加快机动车污染减排和脱硝脱硫工程建设,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改造工程。健全空气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控制PM2.5和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强化农业面源、重金属等污染防治,扎实开展重点行业污染专项治理。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努力实现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全覆盖。深入开展森林增长工程,加强矿山整治,推进生态修复。

(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流程,同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切实给企业和市场松绑。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范围。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围绕推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统一市场准入,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深入推进“营改增”扩围试点,进一步完善地方税体系建设。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支持企业资源整合和战略性重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及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及公益性投资领域,完善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体制建设。

围绕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引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积极探索农户宅基地流转办法。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经济外向度

加快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抢抓长江经济新支撑带和上海自贸区建设契机,积极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加快三山等港区口岸建设,积极推进芜湖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创建工作,努力将芜湖港打造成对外联通国际、对内辐射内陆的“双桥头堡”。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逐步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对外开放。

提高招商引资成效。严把招商项目准入关,将招商引资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紧密结合,坚持引资与引智、引技相结合,着力提高项目投入产出率、税收贡献率和就业带动力,增强发展后劲。加强招商项目协调调度,强化绩效管理,着力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

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南京都市圈分工合作,推进皖江示范区科学承接、转型发展。加快芜马同城化、芜亳合作共建。统筹各类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推进开发区扩区升级,努力打造一批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新发展

加大民生投入,围绕卫生、教育、环境等重点领域,安排投入83.5亿元,实施 33项民生工程。加强民生工程后续运营管理。

推进创业富民。加大创业服务载体建设,强化创业培训和模拟实训,加快形成创业带动就业良性机制。多渠道拓展就业领域,深层次推进就业援助,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构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多元支撑体系,努力实现居民增收。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衔接办法,完善跨区域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统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标准提高10%。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城区学前教育集团化,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突破口,通过名校办分校、委托式办学等方式,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引进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资源共享、高效协作的医疗平台,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继续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全民健身、残疾人服务设施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创新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加快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资源整合、重心下移、效能提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强化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建设平安芜湖。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及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顺势而为、抢抓新机遇;倍道兼程、开创新篇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为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计划报告涉及名词解释

1、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2、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新兴产业或行业。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芜湖市产业发展基础,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市委市政府谋划了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循环经济、文化科技、海创总部基地、凯翼汽车、新材料、铸锻产业园以及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新能源产业十大经济增长点,作为芜湖市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引擎。

3、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10月1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式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支持在皖打造芜马合机器人、合芜蚌新型显示两个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其中,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将以芜湖为龙头,重点突破精密减速机、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核心技术,到2015年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的芜马合地区产业集聚;新型显示产业将重点突破OLED、3D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到2015年形成产业规模超100亿元的合芜蚌地区产业集聚。

4、服务业重大增长点。在国务院、省政府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到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引领转型发展高度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结合芜湖发展实际,制定了培育服务业重大增长点的实施方案,全力打造服务经济升级版。力争到2017年,实现“6115”服务经济增长点培育目标,即:围绕打造商贸、金融、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和优质卫生教育资源辐射6大中心,5年投入引导资金10亿元,培育支持100个领军企业,撬动重大项目投资1000亿元,力争实现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000亿元以上。

5、大江银行。为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市发改委(金融办)组织信义节能玻璃(芜湖)有限公司等9家知名企业和晏紫等4名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大江银行,于12月16日将筹建申报材料正式上报国家银监会,并作为全省首家、全国第16家上报的民营银行获国家银监会正式受理。

6、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十一五”以来,我国实行能源消费强度控制,即对单位GDP能源消费量的控制,将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下达各级政府,并进行考核“一票否决制”。近期,国家出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对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实施控制。即在控制能源消费强度的同时,对一个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包括用电量)实施控制。

新闻推荐

无为县负责人本周五做客“在线访谈”

本报讯 区划调整已有两年多时间,无为如何更快速融入芜湖?无为有哪些新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明天,无为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祖武将通过市民心声网、芜湖新闻网中江论坛,就广...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芜湖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