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潘晔
位于鸠江区二坝镇的雍南安置小区曾经是个“被遗忘的角落”。这里位于公路沿线和城市周边,虽然看上去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却恰恰成为城镇管理的“盲点”——事实上,这里一度房前屋后垃圾成堆,群众出行之路也泥泞不堪。
居民万福喜对这样的日子记忆犹新:“5年前,一家三口住着40平方米不到的房子,连上个厕所都要去离家100多米远的旱厕。”然而,当记者昨日来到他的家中时,看到的场景却令人眼前一亮。
远远一瞧,一户户农家小屋掩映在绿树丛中,干净整洁的道路在村里蜿蜒。打开房门,一股白兰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地板打扫得一尘不染,墙上的装饰将整个屋子衬托得柔和而温馨。14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住着万福喜一家三口。“这里,终于从‘杂乱地\’变成了‘宜居地\’。”说起现在,他掩不住满脸的笑容。
一边是车流如织的高速公路,一边却是破败不堪的村容村貌。车水马龙的背后,“万福喜”们正经历着一场巨变。他们居住在公路与城市边缘,渴望融入城市、沐浴城市文明。在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日益浓烈的城市生活气息,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不配套、不平衡,使这里的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
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是鸠江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里现辖的清水、官陡等5个街道和沈巷、二坝等3个镇,大部分属于“农村”划入“城市”,或多或少存在被城市遗忘的“盲点”。“许多问题集中在‘三线三边\’,‘三线\’指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三边\’是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鸠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给辖区居民带来良好的人居环境,他们集中清理“三线三边”沿线的垃圾、污泥、杂物,拆除破旧危房、乱搭乱建,对村庄和集镇进行全面改造,对公路沿线、铁路两侧、河道两岸进行绿化提升。
因地制宜,让这些“城市盲点”即将成为历史。鸠江区沈巷镇螺百社区位于河道边,“靠水吃水”做起了“水文章”。来到这里,只见村民们聚集在河道边或散步聊天或休闲健身,十分热闹。一位村民告诉记者:“重新治理后,这里不仅对污水和下水进行处理,还栽上了绿树,弄起了广场,大家都喜欢到这里来转转。”
二坝镇农场社区武桥村则充分利用公路沿线的交通优势筹备农家乐,帮助村民致富。走进村口,农场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汪家年指着一群忙碌的居民说:“他们正在栽种香樟,打算发展立体农业呢。”顺着汪家年手指的方向,一个宜居宜业的村落近在眼前:东边,50亩经济果木林与30亩花卉林即将成型;西边,50亩垂柳伴着小桥流水,村口的水塘可做渔业养殖,农田则即将成为芜湖市最大的蔬菜供货点。“后期,这里还要进行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建设。”汪家年对未来信心满满:“欢迎你们明年再来这里看看,到时候环境更美、村民更幸福!”
图为12月25日,建设者在鸠江区二坝镇武桥村高速公路沿线栽种树木。
记者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潘晔)昨日下午,随着最后一位参展商撤展,由市住建委主办、市房地产业协会承办的芜湖第五届品牌楼盘巡展圆满收官。从去年11月16日开始,活动分赴合肥、马鞍山...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