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无为新闻 > 正文

美好乡村:农村居民驶向幸福“下一站”

来源:芜湖日报 2013-11-11 20:21   https://www.yybnet.net/

红庙镇涧边村

湾沚镇鲁村

峨山镇五房村

泥汊镇任村

大浦乡村世界海啸馆

■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点分为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新型社区、古村落保护、产业带动、村企共建等六种类型,实现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全面实施“城乡一体”战略,着力构建3个主城、4个副中心、8个新市镇、10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的城乡空间格局。

“人”向何处引

冬日暖阳,将芜湖县喇叭口中心村的时尚感勾勒得更加清晰:广场上跳舞的大妈面带笑容,孩子们欢乐地荡着秋千,漂亮的楼房极具现代风格……这里的村民都说,他们的生活已和城市没什么两样。

一江之隔,对面的无为县张桥中心村却是另一番风景:大大小小的“当家塘”在田间星罗棋布,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绿色的地毯上,到处是绿树婆娑、红花掩映的田园风光。

一村一景致,处处皆美好。这个冬天,芜湖市27个省级示范村、85个市级美好乡村建设点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大部分年内均可完工。届时,它们不仅“旧貌换新颜”, 还担负着辐射周边、人口集聚和提高农民收入等作用。

以往,人们喜欢把“美好乡村”的关注点放在“美”上面,认为这只是单纯的村容改善。但芜湖“美好乡村”建设的“下一站”,是要让农村变得又“美”又“好”,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芜湖,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城市,多年来一直领跑全省的经济增长。然而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农村打工人群纷纷涌进城市,他们像潮汐一般,只在逢年过节给乡村带去欢声笑语,许多自然村相继变成“空心村”。如何留住农民,把他们引向哪里,成为美好乡村建设进程中绕不开的课题。

鲁孝跃曾是这些“劳务大军”中的一员。5年前,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夫妻俩离开家乡芜湖县鲁村,双双奔赴上海打工。打工的两年多时间里,两人只是生产线上一颗没有表情的“螺丝钉”——来回上班得1个多小时,工资水平仅能维持生活,几乎没有娱乐活动。

2010年,鲁孝跃和妻子毅然回到家乡。除了“故乡情结”,最大动力是更优质的生活。村里安排夫妻俩到附近的新芜开发区工作,每天上班只须步行不说,工资水平也不比上海差。最重要的是,村里集体盖起了现代化的二层小楼,自来水、天然气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夫妻俩再也不用过“蜗居”般的生活。如今,一家人的年收入已接近10万元。谈起这些年的变化,这位农家汉子朴实地笑了笑:“做梦也想不到会住上这样好的房子,过上这样好的生活。”

鲁孝跃的选择,在江城农民里颇具代表性。大城市虽然机会多,但是压力大、房价高,并不是他们理想的生活。相反,“黄土地”里也可能有“金窝窝”。在家门口完成身份转变后,农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生活也安定不少。在城乡差异日益缩小的今天,他们用脚投票,选择幸福指数更高的生活方式。

是什么让“鲁孝跃”们纷纷回归农村?芜湖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产城一体”、产城融合,把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就业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今年1-9月份,芜湖市农民平均收入达8733元,同比增长13.8%。农民腰包鼓了,生活自然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沿着这一思路,一个个新型农村社区逐步成为芜湖美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去年,芜湖市规划选址了12个产业新城。它们先期启动保障房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最终打造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集约高效的新型社区。其中,6个产业新城选址在市辖四县,为美好乡村的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建成了的产业新城,不仅就地解决大批农民就业、创业问题,而且承担了城市教育、文化、商业等功能,同时也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除了做足“致富”文章外,芜湖市还在城乡空间布局、产业规划等各方面全面实施“城乡一体”战略,农村的基础设施力求与城区同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定位,芜湖市充分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加快变化的趋势,着力构建3个主城、4个副中心、8个新市镇、10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的城乡空间格局,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和规划居民点集中,促进农村社区化发展。

“村”该怎么建

但是,并非每个村都适合走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风格各异的村庄,该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展示其独有魅力呢?

“关键是坚持因地制宜。”面对记者的提问,繁昌县中分村负责人自信地回答道,中分村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具有江南古村落风貌,古树、古道、古宅较多,很适合发展旅游业。他们不希望大拆大建,而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改善村容。

在中心村的入口,有两棵相依相偎的古槐,干粗叶茂,绿荫遮满了村口的小广场。问及村民才得知这两棵大树叫“将军连理树”,它见证了谭震林将军和夫人葛慧敏烽火岁月中的爱情故事。“咱们村最不缺故事。”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将打好“故事牌”,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资源利用结合起来,让历史风貌发展成村子的特色。

和中分村想法一致的还有南陵县八都何中心村。这里三面环山,有美丽的山间风光,又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民居聚落。该村利用山间地形优势,疏通了岱冲水库的中干渠,将水系覆盖范围延伸至全村。一缕清泉从山间汩汩而下,不仅方便了村民生活,也让山间的美景更加令人难忘。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传统也是一种美好,只要利用好了,村民的生活一定能上个“新台阶”。

“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芜湖市涌现不少‘一村一品\’的典型范例。”市住建委村镇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美好乡村的关键内涵不是“形象”,而是真正改善村民的生活。所以,一定要坚持“量体裁衣”, 不仅要让农村的公共设施服务、生活水平与城市同步,还要让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温暖的邻里关系得以保留。

因此,科学合理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芜湖市坚持规划引领,修编完成市域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立美好乡村建设点。目前,全市85个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27个重点示范村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查。动工时坚持分类建设,将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点分为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新型社区、古村落保护、产业带动、村企共建等六种类型,实现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宜居宜业的新农村,离不开全市上下的鼎力支持。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1亿元,县级财政预算安排67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9784万元,专项用于美好乡村建设。目前,芜湖市27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已有4个完成建设任务,12个完成工程量的80%,11个完成工程量的60%,85%的示范村有望年内验收。同时,芜湖市美好乡村建设不是以单项治理,单部门推动为方式,而是充分整合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村庄整治、改水改厕、下山移民、农村住房改造等各类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以及各部门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强化督查指导,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力求实现资金投入最优化,成效最大化。

“心”要如何暖

从“美”到“好”,芜湖“美好乡村”的内涵正悄然升华。人们不禁要问,这一过程中,农民们幸福了吗?

无为县羊山村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羊山人不算富,户户都通水泥路;羊山人不是吹,走路双脚不沾灰;羊山人不逞能,新农村建设率先行;和谐羊山真是美,一片青山和绿水。”

一个小小的改变,证明此话所言非虚。以前,由于文化生活匮乏、村民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没事儿“拌个嘴吵个架”,成为大伙儿业余生活的重要部分。现在,跳广场舞、读书、参加文体活动已经是村民生活的“主流”。今年,羊山村投资72.36万元,不仅建成凉亭、文化书屋、广场等硬件设施,而且制作了中国梦、美好乡村建设等主题的宣传牌,还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村支书任士福自豪地说,村民的生活丰富了,大伙儿成天“美滋滋”的,可幸福了。

更令江城农民“喜滋滋”的是,政府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越来越多的农民得以主动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为幸福生活添砖加瓦。无为县任村的朱先发本是黄土地里走出来的农民,后来自主创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当他得知家乡建设缺少资金,立即汇来了捐款,并动员家人一起出力。

这样的故事在江城并不鲜见。农民自筹资金,自己动手,破解资金筹集难、报批程序多等问题,是芜湖市美好乡村建设的一大特色。无论是修编村庄建设规划,还是实施各类项目工程,村民都积极建言献策,各乡村也都认真听取村民意见,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理事会全程参与乡村建设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建立专项账户,专款专用,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张榜公示,发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这一切,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注重培养农民自主参与意识,坚持以村民为主体,以政府引导和服务的方式推动农村建设发展。今年,芜湖市各级领导干部还将把“美好乡村”作为开展“双联系”的主阵地,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无论是文化惠民,还是充分发挥农民自主性,最终的目标均指向提高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正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的那样,美好乡村不单要建在“面子”上,更要在“里子”上下功夫,把事情办到农民心坎上,让农民真正感到幸福、温暖。

若将幸福喻为华美乐章,或许每位参与者都在“共谱”中实现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市民的华丽转身。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文明乡风”吹拂的家园,幸福才有更深刻的内涵。

芜湖市27个省级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1、无为县:

严桥镇孙庄村、红庙镇涧边村、陡沟镇张桥村、开城镇潘岗村、福渡镇杨湾村、泉塘镇宣大村、泥汊镇保安村、鹤毛乡下院村、泥汊镇任村、石涧镇章村

2、芜湖县:

六郎镇永太村、花桥镇横岗村、红杨镇马冲村、湾沚镇喇叭口村、陶辛镇后沙村

3、繁昌县:

新港镇大屋基村、繁阳镇官西村、孙村镇中分村、平铺镇新林村

4、南陵县:

许镇镇大浦新村、家发镇板石岭村、许镇镇张桥村、弋江镇中联村、工山镇八都何村、弋江镇东河村、籍山镇三联村、何湾镇前官村

新闻推荐

市政协调研双联系工作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做新做实“双联系”

本报讯(记者 潘晔)市政协主席胡邦明近日在调研“双联系”工作时指出,在为基层“解民忧”过程中,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将“双联系”工作做新做实。市政协...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流浪孩子回校园2013-11-21 10:57
评论:(美好乡村:农村居民驶向幸福“下一站”)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