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镜湖区陡门口选区在滨江翠竹园广场召开区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大会,陡门口选区四位人大代表分别对各自在任职期间的履职情况进行了汇报。吴敏摄
11月20日上午,无为县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在县政府负责同志陪同下,视察全县水利兴修工作。吕峰 摄
标准的塑胶跑道、崭新的篮球场、多媒体的音乐教室……提到这些教学设施,很多人总把它们与繁华城区的学校联系起来。而说起农村学校,人们的印象则往往停留在过去泥泞的操场和简陋的教室上。但今天,芜湖很多乡村学校大大扭转了这些过时的想法。随着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1号议案的办理,芜湖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推进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为江城的义务教育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共享教育普惠阳光。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直指农村教育薄弱问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芜湖人深知这句话的重要性,细数多年的发展,芜湖市早已率先实现了教育普及的重大突破,如今,芜湖义务教育的发展已从“有学上”走向了“上好学”。
“上好学”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如何让学生们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教育是个难题,市人大代表、无为县牛埠中心学校的校长王俊对此感受深刻。“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让广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享受同等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迫切要求。”在今年的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王俊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市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奖补薄弱地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议案。
面对着薄弱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学校运动场差、教辅用房不足等难题,拥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王俊清楚认识到,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则是促进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多番考察,他建议借鉴合肥市、马鞍山等地做法,市级财政设立专项奖补资金,扶持薄弱县(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很快,建议引起了代表们的共鸣,根据王俊领衔提出的议案被大会主席团确定为1号议案。
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标准化学校建设打响攻坚战
11月15日一早,为检查1号议案的办理情况,记者跟随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来到了位于无为县西南角的牛埠镇中心学校和小学。在这些偏远地区的学校中,标准化运动场、音体美综合楼、水冲式厕所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一派繁忙的施工地点上,一座标准化校园的美丽轮廓已经初现,这些乡镇学校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1号议案确定之后,市教育局会同市财政局迅速对议案办理进行认真研究,很快便制定了办理方案,并出台了一系列落实措施。在议案的办理过程中,2013年成为了标准化建设的关键之年,大家都明白,今年71所学校的建设任务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硬骨头”,对此,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0月已投入资金1.7亿元,完成标准化学校65所,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2%。自标准化学校建设攻坚战打响后,全市上下建设标准化学校的步伐正不断加快。
同时,在市人大1号议案办理工作的有力推动下,为进一步加快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10月8日,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印发了《芜湖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办法”的出台标志着芜湖市已建立起中央、省、市和县区共同分担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财政投入机制,而以奖代补资金的设立则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进程,掀起了新一轮标准化学校建设高潮。
“教育无小事,再怎么重视教育也不为过,这是一件造福子孙的大事。”在议案办理情况的检查中,薄弱地区的专项资金设立和标准化校园推进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在满意之余,检查组也提出来更多的意见。今后,芜湖市将进一步摸清薄弱地区学校情况,加大力度向薄弱地区学校倾斜,继续办理落实1号议案。
芜湖义务教育新一轮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两年后,全市将建成标准化学校554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100%,基本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向陈宏)12月13日,弋江区法院对王某等13名被告人黑社会性质案件作出一审宣判,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敲诈勒索罪、...
无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无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