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逸潇 文/摄)崭新的柏油路平坦整洁,小方砖铺设的人行道和白色太阳能路灯一应俱全,许多首次驾车路过这里的司机都难以相信,自己正行驶在长江干堤的堤顶道路上。随着芜湖市境内的长江干流1级堤防、124.5公里的无为大堤逐步推进标准化建设试点,面貌焕然一新的江北大堤,正渐渐成为与江南滨江水利风景区“南北呼应”的新风景线。
记者在无为大堤标准化建设试点段“惠生堤”的堤顶上看到,两侧堤坡平整,坡下杉树成行,时有水鸟逐波翻飞,蜿蜒的绿色长廊映入眼帘。有着15年护堤经验的赵大龙是这里的护堤员,每天早上7点到9点,下午3点到6点,他都要骑着电动车,把自己负责的这1公里堤段仔细巡查一遍。“试点段的道路很平整,没有坑坑洼洼现象,新栽的景观树也很美观,特别是铺设的人行道方便了周围村民。你看这下面不远处就是一所小学,许多家长都夸这段堤顶道路在设计上更安全,傍晚还有不少村民在人行道上散步看风景。”赵大龙告诉记者,他时常遇到来自其他地方的村民羡慕地询问,什么时候自己家门口的大堤也能变成这样既安全又美丽的“守护神”呢?
为何要让长江大堤成为承担综合功能的“多面手”?省长江河道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水利建设新理念,未来的无为大堤不仅要发挥挡水防洪的基本功能,还应结合芜湖跨江发展和沿江群众的需求,向绿化美化服务民生等综合功能转变。“按照芜湖未来的城市规划,江北的二坝、沈巷都将成为人口集聚的滨江新城,可以在规划建设时借鉴江南滨江水利风景区‘引入长江打造城市外滩\’等创新理念,让长江大堤成为江北的一道亮丽风光带。大产业大项目集聚的江北产业集中区,也可以提前预留空间,合理利用堤防和岸线资源,让沿江地区在招商引资时‘升值\’。”
据了解,始建于三国时期的无为大堤,上起无为县果合兴,下至鸠江区方庄,全长124.5公里,保护着合肥、芜湖、马鞍山、六安4个市下辖的11个县区、600余万人口、427.3万亩耕地,以及包括皖江示范区江北产业集中区在内的一大批工业、电力、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够与多部门协调推进,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无为大堤堤防标准化建设向二坝等堤段延伸,让有着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无为大堤,能够成为守护美丽江城的‘生命线\’、畅行无阻的‘交通线\’和生机勃勃的‘风景线\’。”
图为无为大堤标准化建设试点段“惠生堤”段风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付君兰 实习生 吴炜钰)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卫民率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赴无为县调研芜湖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n...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