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倪华 胡春雷 汤广飞
无为县洪巷乡旗杆村种粮大户代金木这几天一直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代金木今年种了100多亩水稻,由于干旱,水田严重缺水,加之抗旱渠道年久失修,大量垃圾堵塞其中,没法开渠引水,看着自家还有一个月就要收割的作物因为干旱而面临绝收时,老代心里难受极了。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该乡党委书记丁德伦亲自带领一台挖掘机来到旗杆村,坐阵指挥,多方协调。一个星期后,一条3公里长的引水渠道挖通了,看着水引到自家田里,代金木心里乐滋滋的。
自7月以来至8月14日,无为县晴热高温天气持续33天,累计降雨仅为101.1毫米,与常年同期降雨量少4成,长期的干旱导致全县境内塘坝干枯、沟渠断流。截至8月12日,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1万亩,成灾面积11万亩,绝收面积4.6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面对旱魔肆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抗大旱,在无为百里山岗上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壮歌。
让我来 关键时刻党员冲锋在前
由于持续高温,无为县红庙镇横塘村邢陇、竹园、翟家等村民组有300多亩的岗地受旱严重。7月29日村里准备开竹园站提水时,可是水怎么也上不了炮台,找来电管站师傅一检查,原来是泵管老化漏气,真空泵也不行。村干部立即打电话求助芜湖长江泵厂,让泵厂连夜加工所需要的配件。30日中午,芜湖长江泵厂技术员带着器材来到该村,下午1点30分开始维修,37℃的高温大家累得气喘吁吁,汗湿透了衣服。最后流程是安装进水管,要在1米多深的水下拧紧螺丝,必须潜水作业,作业难度大还不安全,大家你望我我望他,这时候党员张士权说:“让我来”,随即拿了工具就下水,大家在上面协助,张士权潜水一会再把头伸出水面,吸口气又潜入水中,1个多小时后,终于接好了泵管。5点10分水哗哗地被送上了炮台,流进了庄稼地里,张士权笑了。
我要上 危难之时老党员余热未减
红庙镇水利站退休老党员职工赵利泉今年73岁了,本应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最近十几天来老赵每天又到三级提水站上班了,究竟怎么回事?是不是老赵想挣外快?该镇负责人解开了疑惑:面对今年严重的旱情,红庙镇维修并动用了镇里的两座三级提水站,但镇水利站只有16位职工,加之同时开机提水的10多座一、二站,昼夜提水人手根本就不够,大大影响了开机提水的效率,赵利泉得知情况后,和其他三位退下来的老职工一商量,主动向镇里请命:“我们要回三级站上班,工资不要一分钱,请组织给我们这些老党员一次发挥余热的机会。”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现在水源紧张,在田间不要放深水,保证水稻不干枯能生长就行……”在无为县红庙镇种粮大户李良海的水稻田边,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本刚正在现场指导抗旱保苗技术。李良海今...
无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无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